而且自己的心境讓人知曉,終歸不太舒服。
那秦吏倒是沒恐吓要挾叔孫通,隻是請他速速跟上秦王車駕。
叔孫通忐忑地請教了他的姓名。
“南郡安陸縣,黑夫。”
“原來他就是黑夫!”叔孫通心中暗道,一擡頭,已經到了自己暫居的酒肆。
淮陽雖然已被秦軍占領,還作為陳郡的治所,派遣重兵駐守。但統治時日尚短,無論是驗傳制度,還是客舍郵驿制度,都未能及時建立,所以城内的市井生活,還是過去那一套,隻是城門排查嚴密了些,并且夜晚宵禁,但其間的魚龍混雜,暗潮湧動,秦人也無法厘清。
比如他叔孫通,看似一個去面谀秦王的軟骨頭儒生,可他和其師暗地裡的社會關系,與六國士庶錯綜複雜的交情,秦人又哪裡查得清楚?
再說這看似尋常的酒肆之中,說不定,還藏了秦國的逃犯呢!
叔孫通進門後,才将門合上,一柄短劍便悄無聲息地頂在了他的後腰上!
“好一個叔孫通,自稱為吾等去探查秦王守備虛實,如今倒好,竟成了秦國博士了!真是個欺師之人!”
叔孫通從此人的聲音,便猜出他是誰,卻也不慌,笑道:“陳君,你且聽我解釋……”
後面的人可不客氣,将他推倒在地,短劍橫于叔孫通脖頸之上,透過窗外暗淡的月光,來者的容貌一覽無遺。
與叔孫通一樣,身着儒服,頭戴儒冠,臉上是兩撇遊俠氣很濃的胡須,握劍姿勢很娴熟,可見并非第一次殺人了。他此刻正滿眼怒意,看着叔孫通!
正是兩年前,在外黃逃脫黑夫追捕的魏國名士陳馀!
……
PS:司馬光《資治通鑒·秦紀二》
魏人陳餘謂孔鲋曰:“秦将滅先王之籍,而子為書籍之主,其危哉!”子魚曰:“吾為無用之學,知吾者惟友。秦非吾友,吾何危哉!吾将藏之以待其求;求至,無患矣。”
可知陳馀與孔鲋認識,陳勝起義後,孔鲋到陳縣投奔,應該也與陳馀有關。
第0290章
燈下黑
陳馀感覺,自己被叔孫通耍了。
陳馀雖然是在趙地出名的,但卻是魏國大梁人,因為他既好遊俠,也好儒學,交遊對象不僅有張耳這樣的大俠,也有孔鲋這樣的大儒……
孔鲋老家在魯,但本人長期居魏。魏國尚存時,陳馀是孔鲋家中常客,經常一起讨教學問,交情雖不比與張耳那樣的刎頸之交,但也視為良師益友。
魏國淪亡時,陳馀去陽武縣,想要接應張耳妻兒失敗,試圖劫人又被黑夫設計殲滅後,随即遭到了秦軍四處緝拿追捕,隻能倉皇東逃。他一時半會尋不到張耳下落,趙地的家又不敢回去,于是便跑到魯地孔鲋家投奔。
就是在魯地小住的月餘時間裡,他認識了孔鲋的弟子,叔孫通。
叔孫通雖然年紀輕輕,但天資聰明,精通儒術,且說話得體,很快就與陳馀打成了一片,二人相談甚歡。
不過陳馀沒有在魯地久待,他打聽到了張耳的下落,便去與之彙合。
二人正在為今後何去何從發愁時,秦國第一次伐楚,李信深入處境,卻被項燕擊敗,昌平君也反秦歸楚……
聽聞此事,二人滿臉愁容不翼而飛,相擁而笑欣喜若狂!
這不僅是楚國的勝利,也是三十多年來,六國對秦的最大勝利!七個都尉啊,七萬人!秦國損失如此之大,使得各地複國志士歡欣鼓舞。他們将這一戰,視為邯鄲之戰的翻闆,将昌平君舉義,與信陵君竊符救趙相提并論。
于是乎,之後一年時間裡,陳縣就成了反秦勢力的大本營,韓人、趙人、魏人,甚至是燕人,都彙集到這裡,張耳陳馀也不例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