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說得好,這才是真正的開拓之業!”
章邯有些興奮,隻覺得,自己一年來在壽春的日子,都是浪費時間。
他有些激動地搓着手道:“吾等要做的事情,好似是周朝時,接了策命,去邊疆受封建城的諸侯啊!”
章邯文武雙全,想起了一首讀過的詩,說的是數百年前,韓侯奉周王之命,去北方營建韓城,開辟疆土的故事。
溥彼韓城,燕師所完。以先祖受命,因時百蠻。
王錫韓侯,其追其貊(mò)。奄受北國,因以其伯。
在蠻夷邊鄙之地,營建新城,殖墾開拓,這是華夏千年來一直在做的事情。八百年前,周室的子子孫孫們,在偉大的周公旦鞭策下,紛紛從宗周出發,帶着屬于自己的工商國人,抵達語言不通的廣闊東方、南方、北方,與夷人、蠻人、戎狄共處。
他們在一條條河流畔,一座座丘陵上開始夯壘新的城邑,勤勞的農夫們将泥濘的沼澤排幹,将密集的樹林焚毀,使它們變為肥沃的農田。通過數十代人的努力,将統治一點點從點狀的城邑,拓展到線狀的周道,最後成了連成一片的廣袤領域。
整個中原,到春秋後期才真正連成一片,各國之間不再有戎狄蠻夷,他們或被同化或被消滅,也不再有國人野人之分,都是編戶齊民,更為強大的冠帶七國也才能應運而生。
現如今,秦即将完成中國的統一,但承自殷、周乃至于楚國的開拓,卻不會停止……
一下子,黑夫忽然有些理解,再過幾年,秦始皇為什麼會偏執地發動征伐百越的戰争了。
或許不止是無窮無盡的征服欲望,還有千年延續的傳統?
這年頭的華夏,可不是一個對域外之地毫無興趣,固步自守的老邁王朝。而是年輕昂揚,勃然升起的旭日,視擴張開拓為昭昭天命!
而黑夫、章邯,他們雖非諸侯,可正在做的事,卻與數百年前的韓侯、燕師無異。
“實墉實壑,實畝實藉。獻其貔皮,赤豹黃罴……真希望吾等今日所奠之基,真能如此!”
章邯感慨過後,又問黑夫道:“黑夫打算如何命名此城?”
“我二月份萌生建城的想法時,已拟了一個名,請李都尉代我呈送給鹹陽,前日剛得到了大王的回複。”
一邊說,他一邊拿起了恭敬供在案上的一份帛書,打開之後,卻見上面有黑夫關于建城的提議,還有秦王批示的字。
“王曰:此名甚善,新城之設,當如卿所言,昌大南疆!”
視線上移,章邯也瞧見了這個讓秦王稱善的新城名。
“南昌!”
第0308章
水蠱
章邯的到來不僅給是幫助黑夫規劃營建南昌城,還給他帶來了兩個令人震驚的消息。
“燕代亡了?這麼快!”
雖然早有預料,但黑夫也沒想到,這兩個苟延殘喘的小王國這麼快就被收拾了。
章邯道:“攻遼東是二月份的事,早先王贲将軍駐守漁陽、右北平,大王便令他為主帥,又起用曾追擊燕太子丹至衍水的李信将軍為裨将,率師三萬經孤竹,越碣石,出遼西。”
李信曾是秦王最信重的少壯将領,卻因第一次伐楚功敗垂成而一蹶不振,被秦王政打發到上谷郡任郡尉,真可謂大起大落,而這一次,卻是李信難得的機會,打的還是他最擅長的車騎奔襲戰,豈能錯過?
黑夫幾乎能想象,據說伐楚之戰後白了半邊頭發的李信将軍,帶着一雪前恥的決心,疾行擊燕的場景。
“三月,李信進至遼水,燕王喜親率最後的數萬燕人在遼水圍塹,堅壁高壘,阻擊我軍。李信将軍聲東而擊西之計,先在南線多張旗幟,佯攻圍塹,吸引燕王喜,而以主力隐蔽渡過遼水,從背後擊之,三戰三捷,遂乘勝進圍襄平(今遼陽)……”
待到王贲大軍也抵達後,這場戰争已經沒有懸念了,在秦軍晝夜強攻下,襄平城破,燕王喜被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