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章(第3頁)

  待到王贲大軍也抵達後,這場戰争已經沒有懸念了,在秦軍晝夜強攻下,襄平城破,燕王喜被俘。

  八百年燕國,滅亡。

  這場戰争讓李信重新赢回了秦王一絲信任,他被任命為漁陽郡守,主持原燕地諸郡軍務。而王贲則帶着北征軍,開始向盤踞在代郡,背靠匈奴的代國進攻……

  “這次,則是蒙恬将軍作為裨将,從雁門郡發兵配合王将軍攻代。四月份時,蒙将軍在善無、平城、高柳布下防線,匈奴單于不敢救代。代縣破後,代王嘉也被俘虜,如今,恐怕與燕王喜一起被押到關中去了。”

  所以這兩場戰争,就成了李、蒙二人的洗白之戰了,黑夫暗暗想道:“如此看來,秦始皇還是很念舊情的啊,沒有因為李信、蒙恬失敗一次就将他們徹底打入冷宮。”

  “又或者,這是為了廣樹功臣,好平衡王翦父子在軍中的影響力?”

  現在有一個讓人倒吸涼氣的事,五國之滅,除了韓國之外,竟都是王氏父子的手筆。老爹王翦打大仗硬仗,兒子王贲負責打收尾小仗。結果,王翦在三月份平定會稽越君,返回關中後,已經被秦王正式拜為十年來第一位徹侯,名為“武成侯”……

  王翦的徹侯,用的是佳名,而不是實際的邑名,仍然是虛封,享受萬戶食邑的待遇而已。

  “但這‘武成’二字可了不得。”

  章邯對黑夫感慨道:“此乃《尚書》的一篇,記載的武王伐纣的經過,武王成辟,征伐商王纣,而後太公望命禦方來,告以馘(guó)俘……”

  黑夫了然:“大王的意思是,王老将軍的功勳,可與太公望相媲美?”

  “然,但還有第二層意思。”

  章邯伸出了幾個指頭:“成者,就也。破趙、破燕、滅楚,都是大仗硬仗,大王的意思是,王老将軍的成就武功已足夠了。想來王老将軍将會徹底告老,再也不會掌握兵權了……”

  “到了五月時,大王還宣布,天下大酺,看這意思,今天是不會再有戎事了。”

  這樣挺不錯,各地百姓,也能稍得喘息啊。

  但秦王可不是一個耐心充足的人,他最多隻能等到明年……

  黑夫便道:“依我猜測,對付齊國,大王還是會用王贲将軍。”

  如今五國已滅,齊王建和齊相後勝這兩人,現在想必慌得不行吧。秦王可是眼中不容沙子的人,齊國絕無可能幸免,若加上這份功勞,王贲恐怕也要從滅燕代後的“關内侯”,也一躍成徹侯了!

  “一門兩徹侯。”

  章邯搖了搖頭:“換了任何一位大王,比如秦昭王,這定然是份禍事。也隻有在今王治下,一門兩侯才能成為王氏的榮耀啊……”

  黑夫卻笑道:“我想知道的是,王老将軍的孫兒王離日後當繼承祖、父誰的爵位?”

  章邯忍俊不禁:“你這黑夫,你不說我還忘了,當初是誰在大王面前說什麼‘故兵卒有志者必欲為将,覓封侯,不欲為将為侯者,志短也’,如今王氏得封侯,你就不眼熱?”

  黑夫正色道:“兩位将軍的功績,當得起封侯之賞,我隻是打下幾個邊鄙小縣而已,算得了什麼?”

  他結束了對遠方發生之事的閑聊,将木牍上章邯和幾個工匠畫好的南昌城草圖擡起來看了看,十分滿意。

  “現在吾等要做的,便是建好這座城池,使之成為襟三江而帶五湖,控蠻荊而引瓯越的通衢之邑!”

  ……

  随着贛水之畔,第一方土被挖開,第一塊奠基之石被埋下,在兩千秦卒,一千隸臣的勞作下,南昌城開始動土興建了。

  黑夫讓人在營地最先修建的就是公廁,這也是半年多來,他每到一處就要親自安排的事。

  當章邯嘲笑說他過去是“公廁校尉”,如今又成“公廁司馬”、“公廁縣令”時,黑夫卻不以為然,甚至都不罵先給他亂取綽号的葉騰老兒了。

  他笑道:“名雖不好聽,但這件事卻着實有用,少榮,你來到我的軍營裡,可曾見到王、蒙二将軍攻陷江東、會稽後,駐軍中疾病橫行之事?”

  章邯一愣,仔細想想後,的确沒有發現腹脹染疾之人,據說這種奇怪的病症在江東秦軍中肆虐,尤其是駐紮震澤(太湖)一帶的人,半年下來,已病死了不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