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衿十分好奇,男子們,一般都借口一句“君子遠庖廚”,不願意看到殺生,離廚房遠遠的。
“左庶長的确喜歡出入庖廚。”
葉子衿沒有擺出官宦淑女的架子,鸢也對她很有好感,便笑道:“他好滋味,喜歡指點吾等做些新穎的食物,在南郡時就做過年糕、米粉、粽子,然後便以這些食物與家人分食,吾等也能分到一些,每當那時,家中滿堂歡笑。”
“到了北方,左庶長又讓吾等用麥粉制面食,雖然還是吃不慣,但比起麥飯強多了……”
子衿微微點頭,就這樣,在内史府的庖廚内,通過一個小廚娘的叙述,她開始了解黑夫不為外人所知的一面。問完了黑夫好滋味,喜歡指點下人做食物外,甚至還扒出了黑夫做小亭長時的那些破案事迹來……
而到了即将入夜時分,當内史騰招待黑夫的宴飨開始時,名為“烙餅”和“羊肉泡馍”的食物,也第一次出現在秦人的飯桌上……
第0340章
背井離鄉
秦始皇二十六年,立夏已過,關中的天氣一日熱過一日,而新一批的移民數千人,也從燕趙之地跋涉千裡距離,來到了他們眼中的“異國他鄉”。
“總算是快到了!”
在秦吏高呼停下時,卓鐵擦了一把汗,跪倒在灞水邊,也不管幹不幹淨,捧起水就喝了下去。
似乎比邯鄲的水厚重,有一股說不出的滋味。
敵國的滋味?異鄉的滋味?
他将它們咽入腹中,回過頭去,五歲的兒子站在身旁,微微張大了嘴,好奇地打量渭水對岸的鹹陽城。妻子則坐在辇上,眼淚汪汪,她是個戀家的人,但入了函谷關,到了這裡,她大概也意識到,他們是永遠都回不到趙國了!
卓鐵是趙國人,家住邯鄲,世代冶鐵,到了他父親那一代,終于擺脫了鐵官奴的身份,開始獨立在城内經營一家小鐵鋪。每日都把爐火燒得極旺,為遊俠兒打制劍戟,為農夫修補農具,偶爾也為找上門來的商賈、貴族制作鐵範,幫他們偷鑄錢币,在城中小有名氣。
這好日子在七年前戛然而止,趙國的頂梁柱,李牧将軍被昏庸的趙王遷殺死。這種自毀長城的行為,很快招緻了惡果,沒了李牧阻攔,秦軍勢如破竹,很快就攻破邯鄲,俘虜趙王。
趙國亡了,趙人頭頂的天,赫然變了顔色。
秦國的軍隊接管了邯鄲四門,開始約束進出,秦國的官吏入駐官署,頒布新的律令。秦王甚至親自去了趟邯鄲,親自下令坑殺了小時候苛待過他的衆人及家眷數百。
卓鐵當時也在道旁觀看秦王威風凜凜的車駕,腦中閃過的念頭卻是:這麼大的馬車,要用上多少金鐵才能牢固?
盡管每個趙人都對秦人暗含恨意,但日子總得過下去。雖然不時聽到什麼“公子嘉重建趙國”,或者“名士陳馀号召抗秦義士去恒山入夥”之類的事,但卓鐵一直老老實實地幹着打鐵生意。
雖然沒從前好混了,但他好歹湊夠了聘禮,與妻子成婚後,很快就生了個兒子。幾年下來,家财不多,但已超過十萬,算中人之家,每隔幾天還能吃上一頓肉。
但今年一開春,噩夢降臨,先是一道“收天下之兵”的命令,邯鄲城内的大小金鐵鋪子全部遭到了搜查,大半當場就遭到關閉。官府要收走市面上流通的武器,并宣布各金鐵鋪子從今以後,将被收歸國家所有,不得再私鑄兵刃……
卓鐵的店鋪的手藝成了國有,地位猶如鐵官奴,每個月隻能吃限定的口糧,這也就是罷了,總比淪為刑徒強。
但三月時,更可怕的事情來了!
皇帝又扔來了一張诏書來邯鄲,要求邯鄲城内的百工、商賈,泰半遷往關中!
有的人性格剛烈,抵死不從,抱着家裡的樹木就像拉着親人的手,死死不放。那些秦吏兵卒兇神惡煞,用鞭子棍棒驅趕不開,便拔出戈劍,砍斷人們拽着的樹枝,驅趕他們啟程。
無情的刀劍把富戶、工匠、商賈和院中的樹木分隔開來,漸漸地,故鄉裡闾的大樹漸漸望不見了,邯鄲的城牆也慢慢模糊,他們抹着眼淚,開始了背井離鄉的遠行,成了名副其實的“遷虜”。
“旻天疾威,天笃降喪。瘨我饑馑,民卒流亡。我居圉卒荒!”
一位趙氏公族的大夫悲憤地唱起了歌謠,但還沒引發趙人響應,他的聲音就猛地停了,這位大夫的屍體永遠倒在了邯鄲城外。
“至少他可以死在故土。”趙國富戶、工商們靜靜地看着那位大夫的屍體,陸續從他身邊經過。
對于工商而言,他們的生活本就是不穩定的遷徙狀态,所以反抗也沒有農夫那麼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