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1章(第6頁)

  他陷入想象,手裡的蒲扇一用力,倒是把妻子給弄醒了。

  葉子衿其實已經醒一會了,看着黑夫在那手舞足蹈,忍俊不禁,她知道,丈夫想事情入神後,便會激動莫名。

  但随即,葉氏又皺起眉來。

  “良人乃肉食者,為國遠謀,而妾是女子,眼光沒那麼長遠,盯着的,隻是尺寸之内的東西。”

  她對黑夫說起了一件事,自從黑夫給秦始皇的回複送出後,她便一直隐隐擔憂的事情。

  “良人建言得陛下贊賞,這是好事,但百慮必有一失,妾近日思索良久,覺得靖邊祠之事,還是有一處不妥。”

  “何處不妥?”

  黑夫奇怪,既得了皇帝贊賞,又沒得罪李斯、蒙恬,某人的小伎倆也沒得逞,不是很完美麼?

  葉子衿卻道:“自良人娶妾,屢屢建言國策,得到陛下賞識,并成為封疆大吏之後,李廷尉,恐怕再也沒法将良人視為他父子提攜的下吏了罷?”

  的确,黑夫現在,已不能算“李斯黨”,而算“葉騰黨”了,在波詭雲谲的朝堂上,合作者和競争者,隻是細微的差别……

  葉子衿覺得,若換位思考,她是李斯的話,對黑夫如此炫目的表現,也會生出“後生可畏”之感,尤其是近來黑夫獨占鳌頭的情況下。

  她壓低了聲音,善意地提醒道:“廷尉連同門韓非都能殺,他從來就不是一位心胸寬廣的人啊!”

  ……

  PS:對了,應該會有不少“左傳是僞書”的留言。其實吧,說這話的,九成九是沒讀過左傳的,書中海量春秋特有的生活、習俗細節實在是難以僞造,我就不老調重彈了,浙大戰國楚簡了解一下即可。

第0407章

自古以來

  七月中旬,代郡首府城北,一座正在拔地動工的祠廟前,當地郡守、郡尉等召集本地官民,大聲宣讀着秦始皇的诏書。

  “夫振刷靡夷,掃迅風塵,尊天子而攘戎狄,執朱旗而平戎庭者,賢能之略也。氣有前往,義無反顧,異域赴而如歸,三族坑而不悔者,國士之勇也。”

  “自平王東遷,南夷與北狄交,中國不絕若線,能尊王攘夷、禦戎狄交侵、為諸夏開疆拓土者,功莫大于五人:曰管夷吾,曰由餘,曰司馬錯,曰秦開,曰李牧。”

  “微管仲,則中夏之人恐被發左袵;微由于,則無穆公大霸西戎,開地千裡;微司馬錯,則巴蜀仍為氐羌之域,開明氏仍行桀纣之暴;微秦開,東胡仍縱馬燕山,遼東仍為胡膻之臭;微李牧,匈奴仍淩暴代北,殺略人民!”

  “五子雖為人臣,其為華夏靖邊之功,遺澤後世,朕壯其志,特令邊郡設‘靖邊祠’以祭之。太原、雁門、代郡、雲中四地祠廟主祭李牧,其餘四子陪祀。四時祭掃,使其得以血食,亦使之見今邊境安甯,不複先時喪亂也……”

  關中話念完,土人出身的官吏又用代北方言,大聲重複了一遍。

  聽罷,代郡民衆頓時愣愣出身,隻以為自己聽錯了!

  沒搞錯吧,前些日子,代北郡縣的秦吏,還搗毀了許多個李牧祠,将案發地的裡正、伍老罰款二甲呢!如今卻怎麼忽然轉了性,秦始皇竟然設立公祠,祭祀李牧了?

  多數代人隻知李牧,秦開略有耳聞,其餘三人,便不得而知了,但聽其事迹,都是有靖邊開拓之功?

  不過,管仲是齊人,由餘算秦國大夫,司馬錯是秦将,秦開是燕将,李牧是趙将,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五個人,卻因為“靖邊”之功,被放到一起祭拜,這倒是新鮮。

  在欣喜之餘,诏書中反複提到的“中夏”“諸夏”“華夏”這些詞,也給黔首們留下了些許印象。

  在代北趙人心中,秦與趙,絕不是一路人,但若對面有一個東胡人,或者匈奴人,相比之下,秦人雖然貪鄙兇惡,卻好歹也紮髻,穿深衣,吃五谷,可以交談商量。而胡人,則與中國殊章服,異習俗,飲食不同,言語不通,還同代北趙人世代有殺戮劫掠之仇!

  所以诏書中将秦、趙、齊、燕都算作一類人,一緻針對戎狄,他們也沒什麼異議。

  管你怎麼算!隻要能讓代北人堂堂正正祭拜救他們,或者他們父輩于水火的李牧将軍,那就行!

  “等祠廟建好後,吾等當真能來此祭拜李牧将軍麼?”有人仍不信,大着膽子問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