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5章(第10頁)

  反倒是馮劫、王離,都是将門之後,兵法韬略肯定有,但實戰經驗卻不見得豐富,且有幾分争強好勝之心。

  “夫總文武者,軍之将也,兼剛柔者,兵之事也。”

  羌瘣想起王翦常對自己說的這句話,他也是老了以後,才逐漸明白了其中含義。

  眼下能做到這一點的,唯李信、黑夫,以及未到場的蒙恬,三将而已!馮劫、王離,則還稍嫌稚嫩……

  這時候,中車府令趙高走出殿門,對衆人行禮道:“諸君,請随高入内,谒見陛下!昫衍、林胡二君則稍待!”

  衆将對視一眼,仍是按照爵位依次入内,他們很清楚,這不僅是商讨軍略,也要決出,明年諸将出兵的方向、主次!

  等黑夫入殿後,卻赫然發現,除了秦始皇外,殿内還坐着一位年輕君子,年級二十左右,面如冠玉,華服佩冠,見衆将入内下拜,便起身向他們作揖,舉止彬彬有禮。

  正是秦始皇的長公子,黑夫見過的公子扶蘇。

  這是難得一見的情景,秦始皇召見臣下,商議政務時,是絕對不讓嫔妃、公子旁聽的!

  “長公子已行冠,當知戎事。”

  秦始皇道出了原委:“讓他一同聽聽諸将的用兵方略,未嘗不可!”

第0427章

碛裡征人三十萬

  林光宮殿内,殿中央擺開了一張巨大的地圖,這是少府專門制作的巨大紙張,不但厚重,且結實。秦始皇前年和去年兩次巡狩可不止是遊山玩水,也有重新厘定圖籍的目的。他讓工匠将自己帝國的西北疆域在上面畫了出來,緣邊諸郡。至于塞外之地,則是用去年黑夫、陳平獻上的匈奴地圖,臨摹而成。

  這張龐大地圖的兩側,衆将濟濟一堂,秦始皇坐北朝南,他的長公子扶蘇則位于下首。

  黑夫一邊假裝仔細觀摩地圖,心裡卻在想,秦始皇讓扶蘇旁聽軍議,是何用意?

  第一想到的便是:“皇帝這就開始培養繼承人了?”

  黑夫人在北地,卻一直在關注朝堂,随着長公子扶蘇成年,朝中隐隐有立為太子的呼聲。

  但黑夫覺得,在鼓噪這些聲音的人,要麼是壞,要麼是蠢!

  秦始皇今年四十一歲了,雖然出現了左耳弱聽,氣血大不如前的症狀,卻依然固執地相信自己能長壽百歲,甚至長生不老。立太子?這種想法他是一點都沒有,加上秦始皇對扶蘇,其實是不太滿意的……

  不僅因為扶蘇乃秦始皇花了十年時間,慢慢扳倒的楚系外戚勢力最後碩果,與背叛者昌平君有千絲萬縷的聯系。

  還因為扶蘇受儒、墨影響較深,天生好仁,在政見上,常與急功近利的秦始皇背道而馳。早先秦始皇鑄十二銅人,立離宮别館,扶蘇直言進谏,請罷這些“勞民傷财”之事,就遭到了秦始皇不滿和冷落。

  這樣的扶蘇,難免在皇帝心中留下“不類朕”的印象,出門巡狩,甯可帶讨人喜歡的幼子胡亥,也不帶這個總是讓自己不爽的長子。

  不過他才剛成年,性格見識尚可慢慢塑造,于是秦始皇在扶蘇的教育上,下了不小功夫。

  先令扶蘇入學室,随諸法吏學律令,讓他遠離儒、墨之人。如今行了冠禮後,又讓扶蘇來旁聽軍務。

  這是春秋以來的老規矩了,貴族男子都以戎事為職業,有統馭平民之權利,亦有執幹戈以衛社稷之義務。商鞅變法以來,秦國貴族對子孫的教育,大緻分兩個步驟,未冠時,修習律令及劍術、射術、禦術。及壯,便使之知曉戎事,最後送上戰場。

  因為律法規定:“宗室非有軍功論,不得為屬籍”,哪怕是秦始皇的公子,雖能享受錦衣玉食,但若不立軍功,一旦兩代人後,也成了普通庶人。

  秦始皇讓扶蘇旁聽對匈奴的作戰會議,就算不是為繼承人鋪路,也是想籍此鍛煉鍛煉他。

  當然,其中也不乏考校之意。

  這時候,羌瘣已叙述完了秦匈雙方的軍事形勢,又道:“若論對匈奴的了解,北地郡曾遣細作商賈深入匈奴腹地,甚至見到了匈奴單于,讓北地郡尉為陛下細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