鞠武是反對頭曼放棄攻打白羊山,轉而來襲擊這支秦軍的,他原本的建議是,往白羊山下放一把火,将秦人防禦用的車壘燒毀,再引發山林之火,如此秦兵可破!
結果火還沒點起來,昨日就下了一場小雨,雖然片刻就停了,但地面已濕,不僅将匈奴人點火的欲望澆滅,還讓那些秦軍得了雨水,又能撐上幾天。
面對眼前這些秦軍車壘,鞠武也隻有一個建議:“除了火攻,恐怕沒有别的辦法。”
但比不了白羊山時,匈奴難以突擊靠近射箭,更别提從容放火了,且秦人陣線長達五裡,左右皆是河流,撲滅小火很容易……
“誰能知曉,秦人竟能處處都設車陣。”
面對眼前這個很難啃動的王八殼子,頭曼單于又急又氣,他的耐心,已經在這些天裡耗盡。
匈奴人利則進,不利則退,眼下既然難以成功,最好的選擇,就是迅速退走。
前段時間,頭曼帶大軍襲擊消滅了三千上郡車騎,白羊山之圍,又射殺了兩千秦兵,而己方隻損失了兩千不到。
隻可惜,那支來無影去無蹤的秦軍車騎,也襲擊了他位于後方的畜群,殺敗一千騎兵,屠一千牧民,又将牲畜或逐或掠。
總的來算,匈奴已經小虧了,歸去之後,肯定會有流言傳播,說他頭曼已老,丢失了牧場,已經不配再做大單于。
但就在頭曼單于心生退意,讓匈奴人停止進攻,先撤回來之際,原本穩如磐石的秦軍陣線,卻開始自亂陣腳!
一輛輛武剛車,在民夫的推動下,開始緩緩向前移動,其身後則是密密麻麻的戈矛……
匈奴人有種錯覺:他們猛攻許久,都未能撼動分寸的大山,如今像是活過來般,搖搖晃晃地,帶着滿山的戈矛叢林,朝自己壓來!
第0447章
吾矛之利
讓匈奴人頭疼不已的秦軍材官弩兵,皆背負箭囊,跟在武鋼車後面緩緩而行,其左右兩旁,則是秦軍的矛兵、劍盾兵組成的方陣,他們在鼓點聲裡小踏步向前,保持速度相等。
雖然十分整齊,但在頭曼單于眼中,原本嚴絲合縫的秦軍陣線,一旦動作起來,便徒然露出了巨大的破綻!
尤其是右方!随着秦陣向前,出現了一道寬達半裡的空隙……
一支六千餘騎的騎兵,從陣後緩緩走出!
是秦人的車騎援兵到了,看這架勢,秦将是仗着有援,放棄了防守,想要和匈奴人大戰一場!
“本單于就巴不得秦軍與我交戰!”
頭曼單于卻哈哈大笑起來,對勸他撤走的匈奴貴族們道:“彼有援兵,我也有!去讓大當戶須蔔盛來見我!”
須蔔盛之前奉頭曼之令,帶着萬餘人去馳援放牧在老虎山的畜群,隻可惜去晚一步,叫這支秦軍車騎車搶了先,兩千匈奴騎兵、牧民多被殺死,牲畜也被驅散,一時半會是找不回來了。這也是匈奴貴族們憂心忡忡,不希望再打硬仗的原因,匈奴人沒了畜群,就相當于斷了糧。
但頭曼單于卻覺得,眼下秦将不知發什麼瘋,忽然放棄毫無破綻的陣列,轉而向前移動求戰,是他挽回小挫,赢得大勝,赢得至高榮耀的大好機會!
若能在此大敗秦軍數萬人,奪取他們的武器甲胄辎重,擄走民夫工匠。那麼,即便将河南、北假統統丢給秦軍主力,他依然能樹立巨大的威望,遁入漠北,待入冬再卷土重來……
于是乎,頭曼單于也對各部下令,讓他們往後撤一撤,騰出數裡的空間來。
他很清楚,匈奴騎兵不擅長陣地作戰,而喜歡馳騁回旋,他們需要較大的空間作為戰場,才能發揮長處。
匈奴人集體移動之際,身上濕漉漉的大當戶須蔔盛也到了,他下馬匍匐在頭曼單于面前,為自己沒能救得畜群,還讓這支秦軍車騎在眼皮底下逃脫,甚至繞了一圈再渡河回來請罪。
除此之外,還有一件事,是須蔔盛十分在意的。
“老虎山幸存的人說,襲擊那支他們的秦軍騎兵,有着奇怪的馬具……”
匈奴人的馬具,比起中原更為簡陋,在匈奴牧民眼裡,襲擊者高高的馬鞍,被說成是“放在馬背上的胡床”,腳上踩踏的馬镫,則被說成“套在馬身上的靴”,聽上去十分離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