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1章(第2頁)

  但就是這片刻的時間,頭曼單于得以渡河逃竄,恰逢日暮時分,北方沙漠吹來的沙暴大漲,因為害怕貿然追擊迷失反遭襲擊,李信令騎兵就地休息,待半個時辰後風沙平息,再度追逐。

  這便是整場戰役的全過程,扶蘇站在指揮所處,可以縱觀全局,黑夫時不時解釋兩句,他看得十分過瘾。

  隻不過,戰罷之後巡視戰場,看着同樣死傷不輕的秦兵橫七豎八地躺在河水裡、沙灘上、草地間,君子于役,不能返鄉,隻能埋葬在這片異域沙土上,扶蘇為他們感到難過。

  “開疆拓邊,豈有不死傷者?”

  蒙毅勸道:“此戰之後,匈奴當喪膽,再不敢與秦為敵矣!”

  “但願如此。”扶蘇請蒙毅先回大帳,他還要再巡視一番,去慰問受傷的士卒們。

  蒙毅看着這一幕,暗道:“黑夫将勞軍撫恤之事交給公子做,是想讓他得軍中士卒愛戴?”

  皇帝遲遲未立太子,如今扶蘇的呼聲最高,陛下這次讓他來做監軍,親臨戰場,未嘗沒有曆練之意。扶蘇之仁,在朝中不被皇帝和法家諸臣喜歡,但放到軍中,他這親近士卒、民夫,視之如赤子的做派,卻很容易受到擁戴。

  “莫非,黑夫也被公子的仁愛之心所感?”蒙毅陷入了思索。

  ……

  戰場收拾起來不易,除了收斂戰死的秦人外,還要将未來得及逃走的匈奴人關押起來。一番計算後,發現其數量驚人,秦軍斬首不過五千級,投降者卻達到了六千餘人……

  到了次日,北地良家子傅直回來了,又帶回了一千用繩索系在馬後的俘虜,隊伍拉得老長,場面蔚為壯觀。

  傅直向黑夫禀報:“頭曼及撤離的匈奴各部加起來,有四萬之衆,應是沿河東岸向北撤離,李将軍令我帶着俘虜先回,他則帶着四千騎渡過大河,至河西岸繼續追,而河上的舟師也載着數千人一同前行,希望能在河套以南的沃野渡口,堵截單于敗兵……”

  那也是陳平當年探索匈奴時渡河的地方,匈奴人沒有大船,隻能靠羊皮筏子泅渡,其他地方水深,唯獨沃野平緩而淺。九原、頭曼城應該都被蒙恬打下來了,匈奴人有很大幾率要先撤往河套,再繼續前去漠北,隻希望李信能再建奇功吧,不過以數千之衆追擊敵四萬騎兵,這種事,也隻有李信才敢做。

  他黑夫嘛,隻想穩穩地鞏固戰果,再給秦始皇交一份漂亮的捷報。

  “既然李将軍暫時不能返回,那有一件事,便由本尉與兩位監軍先行商議了。”

  蒙毅、扶蘇目視黑夫,卻聽他道:“大戰仍未結束,吾等需繼續進軍,全占整個河南地,還要救濟失了辎重的上郡兵。而此戰,我軍死一千,傷三千餘,共斬首五千級,俘獲匈奴七千餘。塞外糧食補給艱難,要養活這七千匈奴俘虜,所需甚大,且若其反叛逃離,也是一樁麻煩事……”

  蒙毅已猜到黑夫想說什麼,颔首道:“民夫們辛辛苦苦,好不容易運到塞外的糧食,的确不能浪費在俘虜身上,尉将軍想如何處置這七千匈奴人?”

  “很簡單,無非是放,或者殺!”

  黑夫一笑:“戎狄豺狼,不可親也,若放任他們離去,恐怕過不多久,又在單于旗下聚集起來,為患塞北。再者,死傷的将士需要首功,軍法言,萬人都尉,能攻城圍邑斬首八千以上,則盈論;野戰斬首二千以上,則盈論。”

  “按律,盈論者,非但将尉得升爵,其下兵卒有功者亦能多得獎賞。今隴西、北地有兵三萬餘,斬首卻僅五千,還需要千餘首級,才能達到盈論。若有首級萬餘,分到個人頭上,戰死士卒更可升兩級,其餘戰士也能皆得嘉獎!”

  黑夫仿佛在讨論午飯吃什麼般,淡淡地說道:“故而,我欲效華陽、長平之事!”

  長平自不必說,白起以同樣的理由,坑殺了趙卒四十萬人,那一場仗,秦軍人人有功,秦國關中的土地幾乎全部分發完畢。

  華陽之戰,亦是白起擊敗趙魏聯軍後,又砍了兩萬趙軍俘虜的腦袋,将其屍體投入大河,河水色赤,數日不絕。

  秦軍不允許殺良冒功,但殺俘,則另當别論,雖然沒有明确在律法裡鼓勵,對于将領們做這種事,卻一直睜隻眼閉隻眼……

  蒙毅年長,見怪不怪,扶蘇則是一愣,這是他之前沒考慮過的。

  黑夫拱手道:“此事幹系重大,如今李将軍不在,黑夫不能獨斷,故需要兩位監軍同意,方能執行!”

  “蒙監軍、公子,二位以為如何?”

  他看似是同時問兩人,但眼角的餘光,卻一直觀察着扶蘇!

  黑夫是受過秦始皇密語囑咐的,皇帝臨行前,那為人父的話語,黑夫在當了父親後,多少有些理解。

  “朕隻望扶蘇歸來時,少些悲天憫人,少些虛僞之仁,變成一位剛毅果敢的公子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