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6章(第5頁)

  雖然當地百姓也恨昏君,可事情傳回來後,難免會生出一種悲憤之情,同仇敵忾之心,楚懷王就是最好的例子。隻可惜那時候的他人微言輕,眼下六國君主差不多都死光了,而六國貴庶之怨恨未消,亡國的恥辱和悲哀依然萦繞在他們心頭,對秦的統治,自然消極配合。

  這時候,王贲又問道:“尉郡守方入齊地,便知其險要形勝,入臨淄又何見耶?”

  黑夫道:“臨淄甚富而實,且人口衆多。我的家鄉南郡,江陵城号稱朝衣鮮而暮衣蔽,到了臨淄,我才發現,此地遠勝于江陵,不亞于鹹陽。盡管來時天氣不好,入了城後,走在塗道上,卻真的是車毂擊,人肩摩,連衽成帷,舉袂成幕……”

  有點後世十一國慶去古城景點的感覺,看啥風景啊,光看人了,不過黑夫早就習慣了,隻是在王贲面前故作感慨。

  王贲笑道:“尉郡守是剛好趕上集市日了,不過你途經的,隻是外圍不算擁擠的街巷,若出了府邸往北,便能到臨淄最繁華的莊、嶽兩條街道,每逢開市,都要敲滿三百下鼓,散集時,敲三百聲鐘,十分壯觀,就算不是市集日,平常也是朝滿夕盈。其民無不吹芋鼓琵、擊築、彈琴、鬥雞、走犬、六博、蹴鞠者。”

  這些人裡,有無償表演自娛自樂的,也有類似後世賣藝者的人,擺了個攤位,吸引人停下來觀看,讨一點賞錢。

  而秦蜀之丹漆旄羽,江漢之皮革骨象,吳越之楠梓竹箭,燕趙之魚鹽旃裘,魏韓之漆絲絺纻,都在臨淄莊嶽之市彙聚交易,人來人往,聲音嘈雜,塵土飛揚。當然,這一切也并不是免費的,據說一月之内,莊嶽之市便能得市租千金,巨于鹹陽、邯鄲……

  “難怪我一路所見,都家殷人足,志高氣揚。”

  人衆殷富,寬緩闊達,這就是齊人的特點,他們通常是市民、工商、漁夫,做了幾百年生意,較少農耕的固守心态,想象力豐富,不喜歡法律限制,日常生活豐富多彩,簡直是隻知道耕戰打仗砍人頭的秦人反面……

  光是想想都明白,秦要統治齊地,有多麼難。

  于是黑夫問道:“敢問君侯,臨淄人口幾何?”

  王贲鎮守臨淄五年,當然知道:“臨淄中七萬戶,口數,不下四十萬!”

  黑夫咂舌,鹹陽在秦始皇滅六國後,遷了那麼多人口進去,擴建了許多土地屋舍,城區也才五十多萬吧,臨淄果然是天下第二大城市。

  他又問了一個關鍵的問題:“臨淄四十萬人口,而從西邊來此處的關中秦吏,又有多少?”

  “你問到點子上了……”

  王贲眼中,露出了一絲疲倦:“雖然臨淄駐軍過萬,但多是每年輪換戍守,且大半由中原各郡征發,秦地畢竟太遠了。至于從關中過來,常年留任,官大夫爵位以上的治民秦吏……”

  他伸出四個指頭:“僅有四十人!”

第0473章

官僚帝國

  酒足飯飽之後,黑夫躺在有暖炕的屋内,繼續翻閱着他請張蒼挑揀抄錄的齊地文書、典籍。外面北風嗚嗚的吹,讓他心神不甯,索性将書一放,回想起與王贲的對話來。

  “四十名秦大吏、長吏、百石吏,治四十萬臨淄人……這要能管得過來,那才有鬼了!”

  秦朝跟課本上的所說的“封建帝國”沒有半毛錢的關系,封建已被法家打倒廢黜,被始皇帝扔進了曆史的垃圾堆。

  它是一個嶄新的官僚帝國,有中央和地方兩套官僚體系,以代替封邦建國。不再有侯王卿大夫拱衛四方,支撐這個帝國運轉的,是成千上萬的“秦吏”!

  秦朝的地方官吏,有大吏,長吏、百石吏、少吏之分,大概是省廳級、處級、科級和小科員的區分。

  大吏便是郡上的郡守、左右郡尉、郡丞、監禦史四到五人,以及大縣縣令,這群省部、省廳級幹部,爵位少上造到五大夫不等。

  在大吏之下,秩四百石至二百石,是為長吏。這群處級幹部,包括正處級的縣尉、縣丞,以及郡上各曹掾、啬夫、長史等副處級,爵位公乘到官大夫。

  百石吏就更多了,郡上的士史、尉史、卒史、主簿、牧師令,縣上各曹掾,還有鄉啬夫、遊徼,爵位官大夫到不更,相當于科級幹部,例如沛縣的蕭縣委組織部長和曹院長。

  百石以下有鬥食、佐史之秩,是為少吏,比如沛縣的劉亭長,這些人是大秦真正的基層公務員,一般都是不更爵以下。

  過去十年間,黑夫從小公務員混到高官幹部,對這座行政金字塔再熟悉不過。

  他和禦史府的張蒼聊過天,知道不算少吏,秦朝的大吏、長吏、百石吏加到一起,大概八千人。

  以目前的四十個郡算,平均一個郡兩百名官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