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6章(第8頁)

  剛才在王贲面前,黑夫是當場灑淚的,一半演技,一半傷心,他一邊哭還一邊說:“武成侯,乃是教我兵法的夫子,又是為我說親的媒人,于情于理,我都我當以弟子之禮戴孝,齋戒半月祭之!”

  而此時的他,臂膀上的确戴着一塊孝布,在車上看着道旁鋪滿霜雪的田畝裡闾愣愣出神,見共敖過來勸慰,便道:“傷心已過,我現在,在為王老将軍欣慰。”

  共敖奇道:“有何慰可言?”

  黑夫道:“老将軍年近七旬而逝,無病無痛,天下有幾人能求得來,此其一也。”

  “其二,王将軍滅燕趙楚三國,為大秦,也為這紛争已久的天下立有大功,雖久不廢,千年不朽。他死前封侯拜将,死後入飨勳廟,與武安君白起并列,可謂赢得身前身後名。”

  後世素有戰國四大名将之說,一般都認為,起、牧、翦、頗,用兵最佳。但李牧、廉頗,白起三人,且不論戰場上的高低,最終都沒有一個好下場。

  “鄙語雲,尺有所短,寸有所長。白起料敵合變,出奇無窮,聲震天下,然不能救患于應侯,最終落得個自刎杜亭。但王老将軍為秦将,夷六國,其所措必勝,立于不敗之地,卻能被陛下師事之,善始善終。”

  這是尤為不易的,需要君臣的默契和信任、容忍。

  “其三,陛下哀之,重賞王氏,将其子王贲将軍從關内侯升為通武侯,準其回鹹陽奔喪。其孫王離,亦能直接繼承武成侯之位。王氏依然一門二侯,而且是兩徹侯,比先前更為尊貴,加上老将軍得的田宅賞賜,子孫可富貴不絕。”

  黑夫說完後,問共敖:“若你死時有此三點,還會遺憾麼?”

  “咦……還真是。”

  共敖撓了撓頭:“主這麼一說,我也開始為老将軍高興,不過封侯留名這種事,是王老将軍、少上造這樣的人才做得,敖也可不敢想。”

  “有什麼不敢想的?”

  黑夫卻道:“多年前,我在安陸和利鹹、東門豹、小陶、季嬰等人說過一句話,公侯将相,甯有種乎?王老将軍,不也是從卒伍之間一步步升上來的?當時你不在,我現在也将此言,送給你!”

  戰國名将依次落幕,這是一個時代的終結,但作為後來者,亦不能輸于他們!

  言罷,讓共敖自個琢磨,黑夫卻在想:

  “王贲這次回鹹陽奔喪,再來齊地,起碼是三四個月後的事了。雖然他将駐軍兵權交給了副将統帥,還要增加駐軍數量,但少了王贲這座令齊人畏懼的大山,齊地四郡,被壓制已久的各方勢力,恐怕會乘機喘口氣,活動活動手腳。”

  之前也說了,秦朝對齊地的統治,就跟浮萍一樣不可靠。

  王贲一走,可能會間接導緻,黑夫治理膠東郡的難度,一下子從困難調成了地獄,而且還是鐵人模式,無法存檔……

  “治膠東,比打匈奴還難啊。”

  黑夫暗暗吐槽,他在鹹陽時就聽說,這幾年來,膠東守尉必須依靠豪強諸田才能治理地方,還常有對秦心存不滿者亡入海外,投靠一位叫“滄海君”的夷人首領,使那兒成了反秦勢力聚集的大本營,以至于沿海盜寇不斷。

  還有膠東郡内部的儒生、方士等活動頻繁,又該怎麼處置?

  冰凍三尺,非一日之寒,秦始皇安排他來這,恐怕不止是為了幾個月後的海濱巡狩,亦有考驗之意吧?

  所以黑夫在進入膠東之前,就必須通過這幾個月收集到的信息,做出判斷:

  誰會是你的敵人?誰會是你的朋友?你的統治,将依靠誰來維持!

  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。

  “再過數月,始皇帝東巡至膠東時,他想看到些什麼,我又要讓他看到什麼?”

  ……

  肩負重壓,面對即将到來的挑戰,黑夫不敢再沉浸在對王翦的緬懷中,離開臨淄,渡過淄水後,他們加快了速度,不過數日,就抵達了膠東郡的地界……

  依秦朝官場規矩,二千石上任,郡縣吏員是要至郡界相迎的,黑夫剛才到濰水,卻見結冰的河流對岸,冷飕飕的暮風卷過,狂野中枯樹簌簌。

  但冰封的渡口亭驿處,仍然能看到黑壓壓的一群官吏,正翹首而盼,見車隊抵達,連忙隔着河作揖,又小心翼翼地渡過河,過來拜見黑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