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7章(第4頁)

  不過想想,秦始皇将姜齊時代的名相管仲放進“靖邊祠”裡,在臨淄等地建祠祭祀,似乎還真有點同情姜齊的意思?

  衆人正琢磨時,黑夫起身正色道:“本郡守來此赴任,準備恢複昔日被田氏廢黜壓制的諸氏尊榮,使其子孫充于官府,為秦吏輔佐。此政,當由高密始,由晏氏始!”

  言罷,他看向目瞪口呆的晏氏族長,不容置喙地說道:“我欲征辟晏氏及高密豪長良善子弟,帶他們去即墨,進入學室,以吏為師,學秦之律令、雅言,以便他日重用,諸君以為如何?”

第0477章

落子

  當黑夫郡守的車輿駛離高密縣時,留下的隻是一本《晏子春秋》才紙質手抄本,帶走的,卻是高密晏氏等數家縣豪的“良善子弟”十餘人。

  這群年輕人年紀從十多歲到二十歲不等,略通秦篆,其中幾人還能說簡單的關中雅言。他們大多是第一次離家,帶着惶恐和不安,告别滿臉憂慮的長輩。

  待車隊消失在風雪中後,晏氏族長不免捶胸頓足,後悔不已,隻怪自家小輩被那新郡守一煽動,就應和起哄。到頭來卻着了他的道,那些被帶走的子弟,名為送入秦人的學室修律令,他日可為官吏,可實際上,也是被拘在即墨的質子!

  如此一來,他們晏氏,就被強行打上了“勾搭秦吏”的标簽,洗都洗不掉了。

  “這下可說不清了,諸田要恨死我晏氏……”

  見自家父親憂心忡忡,在縣上做田啬夫的晏泊卻道:“如今田齊已亡,膠東郡主事者是秦吏,諸田已不再是封君,而是普通的豪長,何必懼之?若如那尉郡守所言,起用我晏、國、高、呂諸氏,子弟進入官府,掌握權力,不肖幾年,晏氏或能恢複昔日的榮光,到那時,就該是諸田懼我,而非我懼諸田了!”

  “你懂什麼!?”

  晏氏族長狠狠瞪了兒子一眼:“諸田積勢兩百餘年,猶如積土成山,非斯須之作,也非一朝一夕可掘毀。我晏氏雖是姜齊舊貴,但與連驷百乘,徒附上千的即墨、夜邑田氏相比,仍大為不如。其姻親遍布膠東,子孫散居各縣,輕俠儒生敬之,過去五年,膠東郡守、尉都要敬讓諸田三分,本地方能安然無事。”

  “如今新郡守甫一上任,便大談什麼田齊得國不正,這是要将晏氏推出來,逼吾等投靠官府,與諸田角力啊。幾句好話,送一本書,誇了誇晏氏家世就讓你高興成這樣,真孺子也,我家遲早要毀在你手中!”

  晏泊還真沒想到這些,慌忙道:“那現在該如何是好?”

  晏氏族長翻了翻白眼:“晏子廟也拜了,宴飨上他要扶持姜齊舊族的話也傳出去了,我家子弟也盡數被其帶走。在諸田眼中,晏氏賣齊人而投秦吏是闆上釘釘,如今還能有什麼辦法?且先将苦水咽下,看看這位郡守,還要做什麼事罷!”

  ……

  “沒有你為我準備的話語,這麼多引經據典的詞,我還真說不出來。”

  與此同時,東去的車上,黑夫召陳平同車商議。

  拉攏晏氏等姜齊舊族,是陳平提出的想法,早在鹹陽時,他在粗略了解膠東各縣貴族分布、實力後,就對黑夫說道:“昔日武王克殷反商,未及下車,而封黃帝之後于薊,封帝堯之後于祝,封帝舜之後于陳,封夏禹之後于杞。于是天下大喜,皆棄商而奉周,何也?殷遺民雖日夜圖謀複商,但昔日同為商臣的唐、虞、夏舊族皆得分封,故願意擁戴周室。”

  說白了,周武王也是團結大多數三代舊族,給他們封邦建國的承諾,由此孤立殷商遺民。

  在陳平看來,膠東的齊人貴族,并非鐵闆一塊,兩百年前的田氏代齊運動,将失敗者盡數驅趕到膠東,呂氏、晏氏、國氏、高氏,他們一直受田齊侯王猜忌,不予重用,眼下有了翻身的機會,隻要秦官府伸出手來,肯定有人願意借力再登高位。

  “就算不願意投靠郡守的,也要強行拉上車來,以其子弟為質子,讓諸田怨恨他們!”

  陳平的計策,可謂洞悉人心,隻要抛出“田齊得國不正”和“郡守欲扶持姜齊舊族”兩顆大石頭入水,便能掀起軒然大波。

  原本還和和氣氣的膠東貴族,不管他們願不願意,都會心生猜疑:諸田猜疑晏氏等投秦賣己,晏氏等姜齊舊族則因為自己實力弱小,擔心諸田的憤怒報複,隻能被迫抱緊官府的大腿。

  “沒有矛盾要制造矛盾。”

  “小矛盾要變成大矛盾。”

  黑夫贊歎不已:“如此一來,讓膠東郡的新舊豪強生隙,就不怕他們聯手與官府作對了。”

  随着越發深入膠東腹地,他對如何治郡的理解,也越發清晰。

  ……

  陳平告退後,黑夫在晃動的馬車裡,拿出了棋盤,先在右邊擺了6顆白子,一字排開來,又在左邊放了一顆黑子,與6枚白子對峙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