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諸儒生罔顧事實,歪曲官府告示律法,乃造謠之罪。無故擊鼓,召集黔首,乃尋釁滋事之罪!”
“民衆不知何故,聚集于此,因其無知,不必罪之。二三子,且将這十餘儒生統統緝拿,帶回官府,交由獄掾設案審理!”
“諾!”
如狼似虎的秦卒分開即墨民衆,氣勢洶洶地朝十多名儒生走去。
原本被申生寄予厚望的民衆們,除了夾雜其中的幾個士人、輕俠暗暗捏緊了拳頭外,其他人卻,依舊如方才一樣,看戲一般看着眼前的一幕發生……
黑夫全程讓手下們各顯其能,他則在戎車上坐看,見此情形,暗暗點頭道:
“王贲将軍說的沒錯,齊人怯于衆鬥,而勇于持刺。所以在淳于縣,有匹夫三人而敢行刺于我者,即墨街頭,又有人衆上千,卻皆怯懦而不敢發一言,坐視同類遭擒者……”
說白了,就是一個齊人是條龍,一群齊人是條蟲。從吳起時代,到五國伐齊,都是如此,也就田單破天荒地讓齊人凝聚了一回,但也沒凝多久……
掌握了這個特點,黑夫便能放開手來治理膠東了!
而且這群儒生也是榆木腦袋,想鼓動群衆,文绉绉地說些古事有用?還不如說說秦朝稅重徭重等事實,激發民憤來得快。
一場學生鬧事幾乎引發的民變,就這麼輕而易舉解決了,他在後面讓陳平和兵曹準備的戰車,看來是派不上用場了,黑夫無聊得想打哈欠……
鄉校之内,白生沒見過這場面,吓得滿臉蒼白;魯穆生想要開溜,卻發現無路可走;申生性格剛烈,手伸向了腰間的佩劍,欲奮起反抗!
就在此時,鄉校之外,卻響起了一個蒼老的聲音。
“郡守,請慢動手!”
第0484章
移風易俗
“浮丘伯?”
劉季聽到這個名字時愣了愣,然後一擊掌想起來了:“這不是吾弟劉交早些年在魯地拜的夫子麼!”
劉交是劉太公小妾生的孩子,與劉季性格完全相反,天性儒弱,好讀書,多才藝,劉太公也最疼這個兒子,送他去魯地求學——秦尚未滅楚那幾年,儒生在鄒魯泗上還是很吃香的職業,反正比劉季這浪蕩子強。
不過,劉交也沒學多久就回家了,聽他說,是浮丘伯為避秦政,離開了魯地,不曾想,居然是跑到了膠東來……
劉季雖然素來不喜儒生,在沛縣時還喜歡琢磨窮儒,奪了其儒冠在裡面撒尿,但那老頭畢竟是弟弟的師長,便向曹參多問了一句:“曹君,郡守将那浮丘伯怎樣了?”
曹參剛結束辦公回來,正巧遇上了住他隔壁的劉季,在和幾個郡守門客玩擲劍。劉季如今也被黑夫“收為門客”,但黑夫卻似乎沒想好要讓他幹嘛,隻是有魚有酒地招待着。
這些天,蕭何、曹參都有了自己的差事,忙東忙西,唯獨老劉閑得無聊,卻也不敢造次——剛來膠東時,黑夫在庭院裡說的話,可把劉季吓到了,這黑厮好像是他肚子裡的蛔蟲,又或者說,會傳說中的讀心術?
曹參也感覺郡守似乎很看重劉季,便強忍着不耐,回答道:
“還能怎樣?浮丘伯是齊魯大儒,即墨名士,據說還是丞相的師兄,他為諸弟子賠禮求情,郡守雖未允,卻也沒為難浮丘伯,隻是讓我将那十多個儒生暫時收押。”
發生在鄉校的事,劉季也有耳聞,真是要笑掉大牙,想用文绉绉的話鼓動即墨市人随他們向官府請願,恢複私學?真是墨水喝多了。
笑完之後,劉季問道:“那群酸儒會被殺麼?”
曹參道:“是生是死,皆在郡守一念之間。”
當過獄掾的曹參知道,秦律雖然嚴明,但界定罪責時,也有很多操作空間。
那十多個鬧事的儒生,重可定為作亂,判處棄市之罪,為首者甚至會被夷三族。輕可定為聚衆議論,诽謗官府,為首的魯穆生、申生判個“司寇”,也就是流放罪,扔到膠東沿海的小島、鹽場去服苦役。其餘人等,狠狠罰一筆錢,讓各自家裡将他們領回去便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