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角道:“農事方為本業,其餘皆為末事。給數十儒生士人的小恩小惠,能消弭數十萬黔首重租厚賦之怨麼?”
“兄長是說……”
田角道:“吾弟,你難道忘了?春秋時,百姓把收成分三分,兩分歸姜齊公室,一分用來維持自己的衣食。齊景公聚斂的财物已腐爛生蟲,老年人卻挨凍受餓。又因刑罰酷烈,臨淄之市,鞋價便宜而假腿昂貴!”
“吾祖田成子乘機撫恤百姓,大鬥出借小鬥收回,施恩于士農工商,其愛之如父母,而歸之如流水,後遂有田氏代齊之事。”
田間似乎聽懂了些,而田角已不再擔憂,冷笑道:
“百姓心中有杆秤,就讓郡守折騰去吧,不管他給士人多少賞金,隻要官府的租稅一天不降,農夫的怨憤一樣會日積月累,人心思齊。這是對他最大的不利,也是對我家最大的有利。吾等隻需要不斷市恩于百姓,紮根于鄉土,等到時機成熟,天下有變,還不是一呼百應!”
……
PS:涉及的計量單位
1秦斤=253克
1秦兩=15.8克
一枚半兩錢重7.9克
黃金作為“上币”,表示其為貴金屬,用作大數目的支付。對立大功的常用黃金作重賞。《法律答問》中列舉的案例就有:
按法律如果告發1個殺人犯,“當購二兩”,即獎賞黃金2兩;如果捕獲1個判“完城旦”的逃亡刑徒,“當購二兩”,亦即獎賞黃金2兩。
又,吳鎮烽據《管子·輕重甲》的資料推測:齊200釜等于秦200石,值黃金2金,則100石值1金,1金即1镒,1镒20兩,20兩黃金可買粟100石,2兩買粟10石,1兩買5石。
第0487章
句芒
二月二,陽氣回升,大地完全解凍,對長城内的冠帶之國而言,意味着春耕開始。而位于膠東郡即墨城郊東門外的空地上,早已被圍得人山人海,一場熱鬧的“鞭春牛”儀式正在此進行。
此儀式的主角,是一頭用黃土塑成,大小如真牛一般的春牛。這可是膠東陶匠花了半個月時間才做出來的,塑造得十分精緻:老牛健壯,背上高高駝起,肩胛處肌肉鼓出,它正在俯首拉犁,牛尾輕擺,好似在驅趕蚊蠅,活靈活現。
而黑夫,就尴尬地站在牛屁股後面,手中拿着根五色絲纏成的彩杖。按照傳統,郡主官要扮演主管草木生長的“句芒”,鞭打眼前的泥塑春牛。
此乃中原古俗,據說是周公旦時開始的,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晚,寓意迎春天,農事始,五谷豐。
不過,南郡和關中是立春鞭牛,齊地卻定在二月二,大概是因為這邊近海,天氣回暖更慢的緣故?
不管如何,黑夫都尊重了當地的習俗,沒有強行更改時間。他還換下了官服,身穿青衣、戴青帽,旁立青幡,穿戴上這身看上去有些可笑的青綠色衣冠,在數千人衆目睽睽之下演場戲。
這是陳平勸他的,郡守要表示與民同辛勞,才能讓他們少些敵意,若和之前那一任郡守般,一概不管此事,膠東人豈會将他當成父母官?
于是,在鼓樂響起後,黑夫便圍着春牛轉了一圈,掄起鞭子,一下下朝春牛脊背抽去。
三鞭抽完了,之後的長史陳平、田啬夫、牛長等人依序上前,重複黑夫的動作,旁邊還有兩個老農,用膠東話高聲吼着農歌……
與官員們的重視相比,圍觀的百姓,尤其是城郊聞訊趕來的農夫們,卻并不買帳,大多面色漠然。
放十年前,膠東人每逢春耕,都會興高采烈,因為閑了一個冬天,他們也該下地活動活動筋骨了。齊國稅輕,衆人也懶得好好勞作,随便粗耕一番,到了秋天收獲,交了十一稅,再将十分之一産出孝敬卿大夫。剩下的,就可以任由他們支配,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。
但等秦控制膠東後,膠東人就發現,自己不得不将大把時間放在田地裡,必須精耕細作,才能産出更多糧食,這樣被秦吏收走1.5石後,家裡人才不至于餓肚子……
耕作成了沉重的負擔,誰還快樂得起來?昔日的農歌,也如鲠在喉,唱不出口!
更有一個即墨田氏的門客混在人堆裡,低聲對旁邊的人說道:“這郡守也是可笑,不管他怎麼鞭春牛,如何說自己重視農事,官府收走的每畝一石半租子,能少半鬥不成?”
“是啊,吾等辛苦大半年的收成,還不是入了秦吏的囊中!”衆人深以為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