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2章(第5頁)

  而是歪着身子,拍了拍自己的額頭道:“石先生,你下一句話,莫非是要說我印堂發黑?”

第0499章

不破不立

  “郡守的印堂……”

  石生早就準備好的長篇大論,被黑夫皮了一下後,頓時就噎在了嘴裡。

  他不由自主地盯着黑夫額頭看了看,這下難辦了,說黑也不是,不黑也不是,隻能輕咳一聲,跳過了這段,直切入主題。

  “草民在盧鄉,聽聞郡守以作亂謀反之罪,将田洸繩之以法,逐田都,收其田宅錢帛,當真是威名赫赫,舉郡皆驚!”

  “但郡守卻沒看到,近在咫尺的危局啊!”

  說到這,他又玩起了套路,欲言又止,想讓黑夫屏蔽左右。

  黑夫卻道:“在座皆我親故,先生有話直說就行。”

  石生隻好道:“見郡守此舉,草民不由想到了兩個人!”

  他再度頓了頓,見黑夫不追問,隻好尴尬地自己續下去:“一個人吳起,一個人是商鞅!”

  黑夫聞言,顧左右笑道:“奇哉,我生平用兵,最好讀《吳子》。治郡,又喜借《商君書》,如今居然有人将我與吳、商相提并論,誇得我都不知該如何作答了。”

  衆人皆笑,石生卻搖頭道:“草民可不是在誇郡守,二君雖有大功大名留于世,卻沒有好下場啊!”

  他語氣徒然急促:“當年,楚悼王素聞吳起賢,使其為楚令尹。吳起明法審令,捐不急之官,廢公族疏遠者,雖然使楚強盛了,但楚之貴戚利益受損,盡欲害吳起。等到楚悼王死,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,将吳起射殺于靈堂之内!身中數十箭!”

  “商鞅亦然,相秦二十年,廢秦公族,刑公子虔,秦貴人恨之入骨,待到孝公死後,皆曰商鞅反,擒之車裂于鹹陽之市!”

  尉陽等人見他竟然用吳、商二人的死來詛咒黑夫,不由大怒,黑夫卻制止了衆人:“讓他說下去。”

  石生再一作揖,說道:“吳、商之所以覆亡,是因為他們驟然更易楚、秦之法,得罪了豪貴的緣故。俗諺道,善治國家者,不變其故,不易其常。如今郡守治膠東,卻效仿吳、商,大改舊制,又用嚴刑酷法打擊諸田。”

  共敖盛怒,指着石生罵道:“你這方士,說來說去,是要為田洸父子求情,和他們一起赴死麼?”

  石生忙道:“豈敢,我聽說田洸謀反,他家當然是死有餘辜。但夜邑田氏畢竟是安平君田單之後,在齊地備受尊崇,眼下郡守擒田洸,族夜邑,收其财,必讓兩千裡之地震驚。田成子七十餘子,遍布七十餘城,齊地諸田是為一家,牽一發而動全身,他們也會心生害怕,覺得郡守是要将諸田趕盡殺絕……”

  “總之,郡守的所作所為,是在積累怨恨、聚積禍患啊。《詩》雲,得人者興,失人者亡的。如今郡守出行,後邊跟着數以十計的戎車,車上都是頂盔貫甲的衛士,身強力壯的人做貼身護衛,持矛操戟的人手持橹盾,緊靠車子奔随。這些防衛缺少一樣,君必不能出行!”

  “俗諺雲,憑靠施德的昌盛,憑靠武力的滅亡,如此觀之,郡守的處境就好象早晨的露水,很快就會消亡一樣危險。如此下去,齊地諸田,都将視郡守為仇雠,長此以往,恐有吳起、商鞅之難,這就是我說的大禍臨頭!”

  長篇大論結束後,石生朝着黑夫長拜及地:“若有不對的地方,還望郡守勿怪。”

  黑夫卻鼓起了掌:“說得不錯,那位盧神仙真有個好弟子,若你不說,我還以為你是個縱橫之士,或是儒生,而非方士。”

  石生笑道:“不才年輕時候,的确曾誦孔子之學,又讀過些短長之書,年到而立,才追随了夫子。”

  “原來如此。”

  黑夫又将石生打量了一番,一開始以為這是個想來诓騙自己的方士,卻不料,還真有幾分見識,能将他在齊地将要面臨的處境說得一清二楚。

  “既然不是招搖撞騙,那他的目的究竟是什麼?”

  ……

  其實,石生已經關注黑夫很久了,他的每一次施政,石生都仔細琢磨。究其原因,是他的夫子,遠在鹹陽的盧敖來信,讓石生想辦法接近膠東郡守,取得他的信任……

  黑夫對方術士還是不夠了解,當下的方術士分為兩派,韓派和燕齊派,也叫“祠竈服食派”和“海外尋仙派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