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蒼回頭對黑夫道:“這是屈子拜訪稷下學宮時,留下的《天問》!當初夫子常常看着它,念叨這一百七十多個疑問,稱之為千古萬古至奇之作。”
黑夫颔首,這像極了懵懂的人類孩童,向未知宇宙發出的疑問!
張蒼歎道:“我當年不明白,而現在,我懂了!我要做的,便是将這些疑問一一解出來,日月運行的規則,為何會有白天黑夜之分?四季為何輪換,還要讓人知道天為何而雨,何時将雨!”
他歎了口氣:“但這太難了,我張蒼四十歲了,光是編寫半本《九章算術》,就耗費了十多載歲月,想求索這些問題,隻怕是要把我下半輩子搭進去啊!但是……”
張蒼猛地擡頭,胖子眼裡滿是堅毅。
“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!”
“說得好!”黑夫鼓起了掌,心裡卻在吐槽道:“老兄,你的下半輩子,還長着呢……”
黑夫對張蒼充滿了信心,那句話怎麼說來着?數學,是一切科學的基礎!張蒼這個大數學家,天生就是搞科學的料。
他相信,有自己相助,這個兩百多斤的胖子,可以成為華夏的自然科學的奠基人!
黑夫邁步上前,拍着張蒼的肩,給他打勁道:“雖然如今衆人皆醉你獨醒,舉世皆暗你獨明,恰似這烏雲将天地籠罩得嚴絲合縫,看不到一絲光,但隻要锲而不舍,定能守得雲開,見到日出!”
“不對。”張蒼卻笑道:“有時不管守多久,雲亦不會自己散去,非得伸手撥雲,方能見日!”
黑夫訝然,随即與張蒼相視而笑。
笑聲中,下了半夜的雨,停了!
……
次日清晨,五更天時,驟雨已停,雲也有散開的迹象。
秦始皇已坐在山頂亭中,在群臣陪伴下,等待日出。
此時此刻,亭東面從腳底往下一片雲霧彌漫,如同大海般廣袤,雲海中依稀可見十多個島嶼,雲霧缭繞,那是泰山的其他諸峰。
向遠望去,天邊雲彩如線,原本是灰白相間,但很快,就變成了五顔六色,這是太陽升起來了,其色純正,赤如丹砂,下有紅光,動搖承之,回首觀望日觀峰以西的山峰,有的照到日光,有的照不到,或紅或白,顔色錯雜,都像彎腰曲背鞠躬緻敬的樣子。
見此情形,秦始皇想起自己昨日謙卑地向上天告成,卻換來一場急雨,是夜換上了不卑不亢的姿态,與天賭鬥,結果卻是雲開霧散,旭日東升,不由露出了一絲冷笑:
“天,也欺軟怕硬麼?”
他認為,這場雲雨,是被自己的威勢撥開的!
是日,在轉晴的泰山頂上,秦始皇令兵卒立石,李斯親自撰字,工匠銘刻于石上,是為泰山石刻,頌秦始皇帝德,明其得封也。
“皇帝臨位,作制明法,臣下脩饬。”
“親巡遠方黎民,登茲泰山,周覽東極。”
“大義休明,垂于後世,順承勿革!”
秦始皇将原本的石刻銘文略加修改,不再尊崇什麼古往七十二帝王,而是自視“自上古以來未嘗有,五帝所不及”。
秦一天下之前,是暗淡無光昏悖混亂,從此之後,天下進入嶄新的光明的新階段!通過這種方式證明秦帝國的合法性。
不法古王,而法今王!
到了傍晚時分,一切禮畢,秦始皇坐着辇,從泰山從陰坡下山。快到山腳的時候,皇帝又回過頭,看着這座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大山。
初登山時,感覺它似乎高山仰止,很難登上,畢竟是被齊魯士人頂禮膜拜,加了無數含義的天下第一名山。
到山頂時,風雨欲來,秦始皇隻覺得高處不甚寒,就像他治國一樣,一腳踏錯,到處都是萬丈深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