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5章(第3頁)

  到山頂時,風雨欲來,秦始皇隻覺得高處不甚寒,就像他治國一樣,一腳踏錯,到處都是萬丈深淵。

  但如今,下山後,秦始皇卻覺得,這隻是他登基三十一年來,翻過的無數險阻裡,普普通通的一座。

  再次回頭,将泰山抛在腦後,秦始皇也留下了簡短的評語。

  “這山……”

  他輕蔑地說道:“真矮!”

第0511章

稷下

  “我上次途徑臨淄,隻留了一天,沒時間過來,倒是陳平來轉了一圈,但隻說稷下已散,變成了兵營。”

  黑夫擡頭望着眼前的衡門,也就是牌坊,以兩根石柱子架一根巨木橫梁,頂上還有鬥拱和黑瓦屋頂,沒有後世的雕梁畫柱,隻是簡簡單單,毫無雕飾,唯獨橫梁中間大石闆刻着四個用朱筆描繪,至今未褪的大字:“稷下學宮!”

  時間已是八月下旬,那天從泰山從陰坡下山後,秦始皇又到了附近的梁父山,在那裡舉行禅禮,祭地神。還是和封泰山一樣,不讓儒生參與,反倒是聽了方士的建議,将秦國祭祀社神和齊人祭祀“地主”的禮儀結合起來。

  之後,便是将遠方進貢來的奇獸、飛禽以及白山雞等物縱還山林,江南進貢來的兕牛犀象等巨獸,不宜放還山林,便統統殺了祭祀……不管怎樣,泰山腳下的行宮,總算不再是“動物園”了。

  秦始皇又宣布,特賜給泰山、梁父兩地的百姓,每十戶羊一頭,酒十石,年八十歲以上的孤寡老人贈賜布帛二匹。此次封禅途徑的地區,免除徭役和今年租稅,這些對負擔了行宮、道路建設的當地百姓可謂及時雨,但皇帝沒有同意群臣請求的大赦天下。

  第二天,方士盧敖、侯生等人又禀報,說行禅禮的地方,當夜仿佛有光出現,白天有白雲從封土中升起……

  對此,張蒼隻是撇了撇嘴,雖然不信,但也沒有再貿然站出來。他明白,這正是皇帝想聽,也想讓天下人信以為真的東西,想要撥雲見日,還為時尚早。

  八月下旬,秦始皇的巡視隊伍,終于抵達了臨淄城西,因為天色已晚,來不及趕進城去,便在稷門之外過夜。

  稷門乃是臨淄的西城門,城門外屋舍密布,廊閣雲集,有現成的屋舍供大隊人馬居住,黑夫則是被張蒼領着到了這衡門處,才知道,原來此地就是大名鼎鼎的稷下學宮!

  張蒼告訴黑夫,春秋之時,天子有“辟雍”,諸侯有“泮宮”,都是官學,負責教育諸侯卿大夫子弟,不要讓他們目不識丁,不知詩、數。

  不過随着禮崩樂壞,這種周代流傳下來的官學陸續荒廢,春秋末期,有學問的人如孔子等,開始興起私學,有教無類,後世諸子紛紛效仿。

  戰國初期的百年時間裡,儒墨為顯學,諸侯官學如同冷掉的坑灰,私學卻像是燎原的烈火,越來越興旺,甚至到了諸侯國君不得不征辟諸子入朝做博士顧問的程度。比如魏文侯就邀請子夏入魏,創建了河西學派。

  田氏齊國也一樣,為了擺脫篡逆的指責,也為了吸納有識之士、鞏固政權,田齊桓公便創立了稷下學宮,四處延攬人才。對于來投奔的士人,給予大夫的待遇,允許他們“不治而議論”,至今已百餘年矣。

  所以說,稷下學宮是真的可以自稱“百年大學”,因為九流十家都在此荟萃,百家争鳴,所以也是正兒八經的“綜合性大學”。而荀子,就是這所大學的校長,三次連任。

  對稷下,黑夫早有耳聞,一直想來看看。

  不過,在衡門處,他們就遭遇了阻攔。

  “是誰?”

  嚴厲的呵斥響起,秦兵甲和秦兵乙持戈守着此地,警惕地看着二人,張蒼和黑夫一胖一瘦,一白一黑,走在一塊十分顯眼。

  他們出示驗傳符節後,兵卒才連忙下拜請罪,很快,本地的一個小五百主也跑過來,告罪道:

  “敢言于上吏,這一片都被辟為軍營,兵卒聽聞陛下在附近休息,都十分警覺,不識貴人,沖撞了二位。”

  說着,便殷勤地要為黑夫他們帶路。

  “不必了。”

  張蒼卻将他打發走了,胖子雖然是在蘭陵拜的師,但荀子歸趙時,也帶他來過這,停留數月。所以張蒼熟悉稷下的一草一木,領着黑夫,輕車熟路地向裡走去。

  入得衡門,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水面,這是申池的一部分,向内凹進構成池塘,池邊有多塊青石琢成的石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