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7章(第1頁)

  很快,這份法令貼遍了齊魯郡縣,甚至發到了薛郡魯縣,孔子家宅門前……

  儒冠儒服的孔子七世孫孔鲋,正捧着這份薄薄的法令,卻感覺它重若千斤,雙手微微顫抖!

  上門的秦吏帶着兵卒站在院子裡,掃視着不怎麼闊綽的孔家宅邸,笑道:

  “孔先生,陛下這诏書上說的分明:非博士官所職,凡天下有藏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春秋》及百家語者,均上交守尉,送至鹹陽,陛下東巡,見關東文風之盛,頗為贊賞,于是決定重修《國史》,上涉五帝三代,下至春秋六國。而百家雜書将彙編成典,錄入文獻大成,使之永存。”

  “整個魯縣,整個薛郡都知道,孔氏乃孔子之後,世傳詩書,以此為家學,你家的錢财雖不是郡中最多,藏書卻是最衆,既然陛下要郡縣地方獻書,還請先生交出來罷!”

  孔鲋才在泰山封禅受了一肚子的氣,回來後雖然得了徒弟叔孫通告誡,沒有非議此事。但他對秦始皇,對秦朝已是徹底失望,眼下聽聞官府在抓人和防民之口後,竟一反常态,要收天下之書去編篡,頓生警惕。

  “恐怕修書是假,焚書是真吧,類似的事,衛鞅又不是沒做過!”

  泰山下,孔鲋已看清楚了朝廷對他們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真面目,同樣的當,他不會再上第二次!

  于是,孔鲋将诏令歸還官吏,不卑不亢地說道:“世人皆知,借書需得主人允許,否則就不是借書,而是搶書,陛下要借我家之書,不需要征得吾等同意麼?還有,借了之後,何時能還?”

  “還書?”

  秦吏聞言,頓時樂得大笑起來:“孔先生啊孔先生,你是書讀多,将頭讀傻了吧,我雖是小吏,卻也知道有句話,叫‘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率土之濱莫非王臣’,這全天下都是陛下的私産,吾等皆為陛下臣妾,他在诏書上說要征書,誰敢不予,便是犯法!”

  小吏不再客氣,闆起臉道:“《挾書律》上寫得分明,令下十日,書交予縣上,二十日,至郡上,三十日仍不交者,将處以髡發黥面、築長城四年之苦役!孔先生,我敬你是魯縣名士,賢人之後,還望十日内,速速将書交出來,勿要讓我難堪!”

  言下之意,到時候不交,他便要來搶了!

  “什麼書要上交?”孔鲋的兒子問道。

  秦吏道:“除了醫藥、蔔筮、農圃種樹之書,其他統統都要交付!”

  孔鲋的兒子搖頭:“我家所有,皆是禮樂詩書,春秋易經,無這些農圃小人之書!”

  “那就統統交出來,一本都不許私留!”

  就在雙方僵持住時,孔鲋的徒弟叔孫通聞詢趕來,一通勸誡,才讓小吏暫歸。

  “上吏,孔宅書多,一時收拾不清,還望寬待幾日,二十天之内,一定交付郡府!”

  “還是這位博士明白吾等苦衷,但沒辦法再寬限了,就十日!十日還不交出,吾等再來,就要帶着繩索拿人了!”

  “一定,一定。”

  叔孫通笑着将人送走,才讓仆役把門一關,急急地拉着孔鲋道:

  “夫子,此番皇帝是動了真格,我聽說濟北有幾個儒士拒不繳書,已經被緝捕下獄,施了髡發黥面之刑,要被捉去服苦役啊……”

  “刑戮士人,真是有辱斯文!”孔鲋痛心疾首,但也沒法,他一個書生,如何與殘暴的朝廷鬥?

  “唉,我現在才算明白,什麼是苛政猛于虎!早知如此,應該學那些人一樣,乘桴浮于海,去投滄海君才對!”

  他仰天而歎,看來若不交書,孔氏恐有滅頂之災,但就這樣眼睜睜地看着祖宗世代辛苦收藏編篡的典籍毀于一旦,卻也不忍心。

  于是,孔鲋看向叔孫通:“我要你找的東西,可尋來了?”

  “夫子放心!我已帶來了!”

  眼下是秋末,叔孫通穿的很厚實,他一笑,将自己衣裳一解,裡面竟墊着一摞黃色的麻紙!

  原來,孔鲋也是有自知之明的,當年覺得叔孫通“能見時變”,自己則隻能做一些“不用之學”,遠不如自己的弟子那樣随機應變。所以秦朝征辟他去鹹陽當博士,便被孔鲋拒絕,反而推薦了叔孫通,他雖然固執,卻不糊塗,朝中有個人,也能照應着孔家。

  這次便是如此,叔孫通消息靈通,早早就告知孔鲋,秦将收先王之籍,名為修書,實為毀書,而孔氏為書籍之主,危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