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3章(第9頁)

  蒯徹傲然起身:“縱橫者,無縱則無橫,無橫則無縱,橫能一變為縱,縱亦能一變為橫!這才是縱橫的真谛!”

  “我蒯徹學三蘇縱橫之術,難道,就不能為自己做事麼?”

  安期生明白了,諸子百家裡,大多數渴望天下太平,渴望自己的學問能夠達成治世,唯獨這縱橫家,不求什麼治世,彼輩,唯在亂世才能做弄潮兒!

  尤其是,蒯徹的縱橫術偏重于傾危與陰謀,具體實施方法就是将局勢攪亂,然後從亂中取勝、由亂中取利。這是一門非常恐怖的學問,一旦不慎,則萬劫不複,沒有遠超常人的膽量、沒有一點在亂局中保持冷靜的本領,恐怕駕馭不來。

  但蒯徹,卻非常醉心于這種刺激無比的學問,簡直到了癡迷的程度。

  但無可奈何的是,當他學成的時候,五百五十年的紛亂已經接近尾聲,秦掃六合,勢不可擋,局勢日趨明朗,亂世已然結束,大一統的時代來臨。

  在和平環境裡最派不上用場的,恐怕就是縱橫家了,更别說,秦朝還嚴格限制四處遊說的說客,将縱橫之言列為禁書,統統焚毀。

  懷才不遇的蒯徹隻好躬耕壟畝,虛度歲月,他希望自己也能像張儀、蘇秦、公孫衍那樣,縱橫捭阖、建功立業,封侯拜相倒是不求,隻求在這世上留下驚鴻一瞥!

  但天下不亂,縱橫之士,如何冒頭?

  扶蘇的到來是個機會,慫恿其奪嫡,甚至日後争位,縱橫之術肯定能派上用場。

  但既然料定扶蘇不可輔,那蒯徹便決定,通過他,來讓天下大亂吧!

  蒯徹道:“齊地諸田舉事,看似轟轟隆隆,可結果呢?三個月不到便被鎮壓了。此事足以說明,隻要秦始皇不死,朝廷中樞不亂,想要從外部覆滅赫赫強秦,談何容易?”

  “但秦始皇太過自負,對長生仍不死心,遲遲未立太子,若最有可能繼位的扶蘇也被懷疑,被流放,甚至被賜死,那麼,待皇帝死後,中樞必亂,則天下群雄,可紛沓而起矣,這世道,便又能亂起來了!”

  有人希望天下無事,也有人唯恐天下不亂!

  對縱橫家而言,最好的時代,不是什麼馬放南山,世無兵戈,長幼有序。

  對他們而言,最好的時代,應當是捐禮讓而貴戰争,棄仁義而用詐谲。

  是篡盜之人,列為侯王;詐谲之國,興立為強!

  是上無天子,下無方伯;力功争強,勝者為右!兵革不休,詐僞并起!

  那才是縱橫之士大放異彩的舞台!

  一言興邦,一言喪邦;所在國重,所去國輕;一怒則諸侯懼,安居則天下息!此大丈夫所為也!

  光是想想,就讓他興奮。

  至于戰亂導緻的暴師經歲,流血滿野,父子不相親,兄弟不相安,夫婦離散,莫保其命?

  那是扶蘇、黑夫們擔心的,與他縱橫之士何幹!

  蒯徹喝幹了壇子裡的梨酒,将它随便一扔,又将那數十卷縱橫策書重新埋藏,鋪上稭稈樹葉,走進屋内。

  再出來時,他已經換了妝容,胡須沒了,發式也變了,還背着個褡裢,一副出遠門的樣子。

  “這就要走了?”

  安期生睜開眼。

  “沒錯,要走了。”

  蒯徹雖然看似瘋狂,唯恐天下不亂,但内心卻極其冷靜清明。

  “扶蘇糊塗,但他身邊若有人明白過來,來追殺我,我就要喪命小吏之手了。”

  安期生拄着拐杖起身,蒯徹要走,他也得走了,去投奔其他人:“你欲往何處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