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4章(第9頁)

  黑夫亦起身,拍手讓衆人看向他。

  “有此風相助,樓船遠航,越千裡海疆,征海外之國,易如反掌也!”

第0595章

牽星

  夜裡的大海,顯得比白日更恐怖,深邃而未知,潛藏着無數危險。即便是最老練的漁父,也很少夜航。

  但五月初一這天,在青島港附近的海面上,卻有艘樓船連夜穿梭于海上,它離陸地越來越遠,直到孤懸于茫茫大海之上。

  時值月缺之夜,船上衆人擡起頭,卻見天氣晴朗無雲,視野極其空曠,與大海一樣深邃的夜空中,少了城邑人間燈火争輝後,星辰銀河,顯得格外清晰。

  但看久了,也會讓人眼花缭亂,尉陽盯着半天,隻覺得眼睛發酸,而那些星辰也相互混淆,不容易一一辨别。奉郡守之命,他們這批識字的官吏,在不出海的時候,就跟着徐福,學習他的“牽星之術”。

  徐福卻不會看迷糊,對于方術士而言,天上星河雖然無比遼闊,那繁星在别人眼中如沙粒般不可勝數,但在他眼中,卻如手掌的掌紋一樣熟悉。

  “那便是北鬥七星。”

  徐福深手指着天際的一列星辰,手指虛畫線,将它們連接起來,并一一叫出名字。

  “天樞、天璇、天玑、天權、玉衡、開陽、瑤光,七星連在一起,就如宴飨上舀酒的鬥。”

  “的确像極。”年輕人們颔首,也有些饞酒了。

  徐福又說,位于鬥魁上的天璇、天樞之間連一條直線,再向天樞方向延長5倍的距離,便能找到一顆極其明亮,讓群星黯然失色的星辰。

  “那便是北辰,居其所而衆星共之!”

  大海彌漫,無邊無際,不知東西,白天有太陽,但到了晚上,就得靠星辰而進了。北極星,這是每個航海者的本命星,它位于北天極,位置幾乎不變,可以靠它來辨别方向,而徐福要傳授給衆人的“牽星術”,也是圍繞着北辰來施展的。

  “今夜無月,正是牽星的好時候,都測一測吧。”

  這批樓船之吏,人手一塊“牽星闆”,它由烏木制成,一共十二塊,合在一起像是扇子,最大一塊為十二指闆,最小為一指闆。

  經過月餘學習,尉陽早就對此不陌生了,他左手拿牽星闆一端中心,手臂伸直眼看星空,使牽星闆闆面與海平面垂直,觀測北極星離海平面的高度。高度高低不同,可以用十二塊木闆和象牙塊四缺刻替換調整使用。

  而旁邊,還有兩個助手,一人持火照明,另一人在紙上為他記下觀測得的數據。

  想在搖搖晃晃的甲闆上完成測量是不容易的,測完之後,衆人回到船艙中,按照測得的高度,用記在心裡的《九章算術》公式,得出了北極星與地面的夾角,再将這結果交給徐福。

  徐福一一檢視後,将沒測準的衆人奚落了一番,讓他們出去重測,卻又誇了尉陽:

  “還是尉陽所測最準!”

  同僚們的目光看過來,有羨慕,有不屑,尉陽咬了咬嘴唇沒說話。因為他也覺得,這是徐福在刻意拔高他,原因不用說,因為他仲父乃郡守、監軍,這次安排尉陽來做樓船之吏,頗有為他鍍金鋪路的意思。

  徐福将一個巨大的木盤擺在案幾上,此乃“太乙九宮占盤”,是徐福家傳的寶物,也是他能視大海如坦途的秘訣。本來是隻傳子嗣徒弟的,可被黑夫一逼迫,徐福也隻能忍着心疼,将壓箱底的本事拿出來,教給這群喊他一聲“徐夫子”的青年軍吏了。

  這占盤髹漆木胎,結構分兩部分,天盤和地盤。大而在外的方盤為地盤,在地盤之内的圓盤為天盤。其中,天盤中作鬥杓,指天罡。次作十二辰,中列二十八宿四維局。

  而地盤,則列十二辰、八幹、五行、三十六禽、天門地戶人門鬼路四隅訖。

  一邊教導尉陽,如何用先前測得的數據一一對照天盤、地盤上的尺度,得出方位。徐福也不由感慨萬千,因為此物,一開始的用途,根本就不是測方位,而是占吉兇!

  當年,早在春秋時,龜策行家衛平為宋元公算命,便曾“仰天而視月之光,觀鬥所指,定日處鄉,規矩為輔,副以權衡。四維已定,八卦相望。視其吉兇,介蟲先見。”

  總之,此物主要是用來算命占吉兇,龜策日者行走各地,按照星辰分布,将天下劃分為“十二分野”。他們同時也發現,不同地區,北極星與地面的距離不同,比如在“尾箕”分野的燕地,和“翼轸”分野的楚地,距離差别甚大。

  但“觜參”分野的趙地南部地區,和“危虛”分野的齊地,北極星與地面夾角,卻幾乎相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