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5章(第2頁)

  ……

  PS:太乙九宮占盤是1977年在安徽阜陽縣雙古堆西漢汝陰侯出土,可能是夏侯嬰或者其子嗣算命用的。

第0596章

起風了

  秦始皇三十三年,五月中旬,煙台港人頭攢動,包括郡守黑夫在内的衆多膠東大員齊聚此地,都在遮陽的屋檐下,翹首以盼。

  黑夫坐于正中,陳平站在他旁邊,湊在耳邊低聲說着什麼,黑夫看似面容淡定,可他心裡,仍是有幾分焦慮。

  “我還是不該讓尉陽冒險出海啊……”

  事得從半個月前講起,在做好好牽星術、指南針等一系列技術準備後,恰逢時間進入五月,一如徐福所言,來自南方的季風準時吹起。

  “膠東外海之風,随四季變化,10月到3月,北風為多。四月,季風交替,風向不穩,不可貿然遠航。到了5月,風轉為偏南,六到八月間,在膠東沿海,更有從西南吹向東北的大風!”

  五到八月,是乘風遠航,前往朝鮮的最佳時機,黑夫自然不會錯過。隻數日時間,第一支開辟新航路的官方船隊便準備妥當,一艘大船,兩艘小船,僞裝成商船的模樣,共有船員四百。

  在挑選軍吏時,需要一名五百主,兩名百主,身為百主的尉陽主動請求,參加這次遠航。

  黑夫一開始還有些遲疑,私下裡對侄兒道:“海上風浪莫測,你若有什麼閃失,我如何向汝父,汝大母交待?”

  尉陽是家裡的長孫,也是母親的心頭肉,黑夫可不希望他出什麼意外。

  尉陽卻有幾分志氣,他挺胸道:“張伯父(張蒼)與我說過一個故事,觸龍說趙太後,其中一段話,侄兒至今尤記。”

  他背誦道:“人主之子也、骨肉之親也,猶不能恃無功之尊、無勞之奉,已守金玉之重也,而況人臣乎?”

  “仲父讓我做樓船之吏,是希望尉陽能在其中立足,可軍中最服的是勇氣,是膽量,若我一直隻能蔭仲父之威,豈能長久?洋流、季風、緯度、牽星、指南,還有改好的大帆船,仲父為這次遠航,做了如此多準備,如今南風吹起,何不如讓侄兒來試一試!”

  尉陽力請,最後,黑夫拗不過他,隻能答應讓他負責其中一艘三百斛小船,又讓徐福也随船而行。

  五月初,三艘船離開了煙台。它們最初沿着海岸線行駛,在成山角過夜,一日後,成山角霧散之際,伴随着桅杆頂端,指向北方的相風鳥,三艘船徹底離開了大陸,漸漸遠去,直到消失在海平線上……

  按照徐福的計劃,大船順風而航,就算航速隻有五節,也可日行兩百裡,隻需短短兩日,便能抵達箕子朝鮮外海,在其津港“列口”停靠。稍事休憩,便能繼續北上,抵達秦朝最邊緣的障塞,滿番汗。

  從那裡開始,便是膠東舟師順時針探索過的航路了,船隻再順着洋流經遼南返回膠東,速度也會很快,不過十來天,就能回到煙台。

  今日是船隊歸來的日期,但從早上等到中午,海上舟船時有穿梭,卻都是過客,而非歸人。

  “莫不是出了事?”

  “我就知道那方術士不可靠……”

  任嚣手下的樓船之吏們,沒少竊竊私語,他們的方略被黑夫否定,改用徐福的方案,雖然道理上徐福說得頭頭是道,但衆人心裡難免有些不服。

  當然,這些不服,都被黑夫讓他的親侄兒尉陽随第一批船出海這件事堵住了。

  就在黑夫有些揪心之際,港口遠眺的小吏,卻升起了一面火紅色的旗!

  而後,叮叮當當金聲被敲響!

  這是脫胎于軍中的金鼓旗号,預示着軍隊回營!

  衆人大喜,紛紛站起來,翹首以盼,卻見遠處夕陽映照的海面上,兩艘船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,靠港口靠來。

  “兩艘?”

  陳平聽聞後,心中一跳,這時候他們也看清了,是一艘五百斛大船,一艘三百斛小船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