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6章(第3頁)

  說起來,那人還是衛滿的鄉黨,關系很是要好,衛滿卻毫不猶豫,割了他的腦袋回來複命。

  屯裡剩下的人對這種殺害鄉黨的行徑頗有微詞,但衛滿卻将換得的賞錢往案幾上一拍,說道:“秦軍裡連坐制可不是鬧着玩的,若放跑了此人,吾等皆要為他頂罪!所以,要留一起留,要跑一起跑,自己逃走,坑害别人,這算什麼?再有效仿者,便是這個下場!”

  他讓衆人将賞錢分了,自那天起,衛滿不僅頗得屯中衆人崇敬,甚至連隔壁屯也願意聽他的。

  眼下衛滿帶人來河邊打水,衆人紛紛相讓,更有欲讨好者指着剛在西岸碼頭靠岸的一艘小舟道:

  “衛屯長,那就是朝鮮的船。”

  “真小。”衛滿鄙夷地說道,他們上個月在西安平,可是見識過秦軍運糧的六百石大船的。

  “據說有位朝鮮的公子在裡頭,一身蠻夷打扮,他已登岸拜見公子将軍。”

  “公子将軍”,這是燕趙兵卒對扶蘇的稱謂,一路下來,雖然關中兵與燕趙兵産生了許多矛盾,但這位公子與士卒同衣食的舉動,還挺得軍心的。

  衛滿卻不領這份情,撇了撇嘴,不置可否。

  衆士卒正說話間,卻見哨塔的門再度開啟,士卒們十分熟悉的公子扶蘇走了出來,旁邊跟着個頭上冠帶辮發的異國公子。

  二人是攜手而出,扶蘇送到碼頭,朝鮮公子則登船後連連躬身作揖,扶蘇舉手還禮,他也不走,一直看着箕準的船到對岸,才帶着都尉幕僚們回哨塔中。

  看到此幕,士卒們頓時議論紛紛,衛滿則道:“看這模樣,大概是談成了。”

  “談成什麼了?”有懵懂的粗漢問道。

  衛滿的目光變得凝重:“恐怕不消數日,将軍便要驅趕吾等渡河,離開燕地了……”

  這件事,也成了是日下午,将士們夕食的主要談論話題。

  秦軍百人一營,分左右屯,下面又有十人一帳,分屯立竈。米和菜發到屯長手裡,五十人一起用餐,雖然會造成一定的不平均,卻也方便。

  燕地征卒的食物比關中兵稍遜,食無魚,飯也是糙米,雖然沒有肉,但他們卻吃的很香甜,有了膠東糧船救急,士卒們不必再像翻越千山時那樣,食不果腹了。

  也多虧了膠東運來的腌白菜,讓粗陋的飯食更容易入口。這是膠東農家廣種白菜後的産品,膠東最不缺的,就是鹽了。白菜撒鹽腌制後裝在陶罐裡,海運至遼東,成了軍中主要菜食,味道酸爽,嚼在嘴裡十分清脆,口感比士卒自己挖的野苦菜好多了。

  邊吃邊聊間,衛滿卻放下了碗,低聲道:“我聽說了一個消息,關系到吾等生死,二三子可願聽聽?”

  所有人停下動作,數十雙眼睛看向衛滿,大軍遠征,身為鄉黨的屯長衛滿,就是兵卒們的主心骨。

  衛滿回頭看了看營外,讓衆人湊近,輕聲道:“我聽說,此番秦皇帝正滄海,明為嚴懲刺客同黨,可實際上,卻是想讓燕趙之士去異國他鄉送死!”

  “啊!?”

  衆人皆驚,但随即又有幾個年紀略長,在其他屯有朋友的兵卒站了出來,這種說法,他們亦有耳聞,恐怕不是空穴來風。

  亦有人遲疑道:“公子将軍仁厚,不止于此吧……”

  衛滿卻搖頭:“再仁厚,他也是秦人,是皇帝之子!路上乏糧時,他假惺惺與吾等同食,天天喝粥,但一路上死的燕趙之士,還少麼?”

  “一旦到了戰場,扶蘇定會偏袒秦卒,令吾等去填溝壑。一路跋山涉水,十死一二,聽說朝鮮之南,比千山更為蠻荒,再走上千餘裡,等打完這一仗,吾等恐怕十不存一!而秦人根本不欲吾等回燕地,恐怕要被強行留于海東偏僻之所,一生在此吹着冷風。”

  燕人對秦人的信任,脆弱得像絲線,輕輕一扯就斷,被衛滿一吓唬,不少燕人慌了神:

  “怎麼辦?屯長?”

  “怎麼辦?”

  衛滿笑了笑,将一把匕首,重重釘在案幾上:

  “我說過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