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9章(第1頁)

  作為統帥,扶蘇無疑是有這資格的。

  衆情難卻,扶蘇思索片刻後,想起了一首詩。

  “溥彼韓城,燕師所完。以先祖受命,因時百蠻。王錫韓侯,其追其貊。奄受北國,因以其伯。實墉實壑,實畝實藉。獻其貔皮,赤豹黃罴……”

  過去他學此詩時,不懂其意,如今這首《韓奕》念來,卻别有一番感觸。

  那是數百年前,周宣王力圖中興,搞了很多大動作,例如派尹吉甫壓服南淮夷,又北伐玁狁以禦外侮,遷申侯于謝邑鎮守南方要沖,以秦人的祖先秦仲為大夫,命他征西戎。

  而在周朝的東北邊,則封韓侯擴建韓城,驅逐滋擾燕國的貊人,那些貊人被燕韓聯軍所逐,遂東奔至遼東、朝鮮,與濊人合流,這才有了今日朝鮮周圍部族林立的局勢。

  如今扶蘇東征至此,也算是“其追其貊”,而建立此城,目的是“實墉實壑”,商賈們則四處尋找皮貨,讓蠻夷“獻其貔皮”。

  這世上,再沒有像這首詩一般,符合他們處境的了。

  于是扶蘇道:“吾等深入濊貊之地,也算繼承周時韓侯之任,而此地南控三韓,不如便叫‘韓城’!”

  ……

  “韓城?”

  當半個月後,扶蘇給新城邑命名為“韓城”的消息傳到膠東時,黑夫郡守在家裡發了好大的火,摔了個杯盞,還罵道:

  “都說我取名不雅,你看看,扶蘇取的這什麼破名!”

  葉子衿挺少見黑夫如此氣急敗壞,還是為了這種小事,不免有些詫異:

  “繼《韓奕》之志,控三韓之地,故曰韓城,有理有據,哪裡不好了?”

  “不好,就是不好!”

  黑夫搖頭,氣鼓鼓地說道:“取什麼都行,就是不能是‘韓’!”

  他又發狠道:“遲早有一天,我要将那城名給改了!”

  “這話說的。”

  葉子衿蹲下身子,收拾被黑夫撥到地上的杯盞,光潔的手一點點拾起碎片,似是無意地說道:

  “若是扶蘇公子做了二世皇帝,他說的話,命的名,便是金科玉律,這城名,良人,你能改麼?”

  妻子一句話,就殺死了話題,黑夫沒了說氣話的興頭:

  “此言何意?”

  葉子衿轉身,面帶憂慮:“父親來信說,陛下近來罷朝越來越多,過去他多勤勉啊,不批閱完奏疏就不休憩,眼下鹹陽宮的燈,卻熄的越來越早,興許是懈怠了,可以皇帝的性情,怎可能怠政?父親猜測,或許是身體不适……”

  “君上多病,國無适嗣,朝野上下,都懸着顆心。眼下長公子扶蘇遠在海東,不得寵愛,卻又聽聞,陛下近來頗愛幼公子胡亥,常誇他律令學得好。良人知道,教授胡亥的律令夫子是誰麼?”

  黑夫不言,蹲下身,拾起一片陶片,兩指捏住,放在自己和妻子雙目之間。

  二人的目光,透過銳利的陶片邊緣,交織在一起,窗外是春意盎然,可那鋒芒之寒,甚于海東霜雪。

  “我自然知道。”

  黑夫笑道:“不是别人,正是屢屢救駕的大功臣,中車府令,趙高!”

第0613章

胡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