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2章(第6頁)

  黑夫當時卻是聽呆了,壓根沒反應過來。

  “江漢浮浮,武夫滔滔。匪安匪遊,淮夷來求。既出我車,既設我旟(yú)。匪安匪舒,淮夷來鋪!”

  扶蘇念了此歌,正是大雅裡的《江漢》,講的是周宣王時,召虎平淮夷之事,海東過去被稱之為“九夷之地”,在中原人眼裡,淮夷九夷都是蠻夷就是了,勉強能應上,也沒有什麼忌諱的詞句。

  “難怪尉君給臨屯取名漢城,原來如此!”

  扶蘇想當然了。

  黑夫無言以對,他這個大老粗,真沒想這麼多内涵,隻是想玩個梗而已。

  但這詩作為恺歌的确很合适,二人便當場拍闆,讓軍中樂官教士卒唱和,就算不會唱,跟着調子咿咿呀呀也行。

  于是乎,此時此刻,秦始皇三十五年的正月初一,整個碣石山,都回蕩着這樣的聲音:

  “江漢湯湯,武夫洸洸。經營四方,告成于王。四方既平,王國庶定。時靡有争,王心載甯!”

  意也好,詞也好,皆讓秦始皇帝龍顔大悅,一直不知喜怒的臉上,總算有點笑意了。

  “扶蘇雖一度受阻,但至少得勝歸來,未堕大邦之威!自将軍以下,吏卒皆當論功行賞!”

  這意思就是:算你及格了!

  群臣這才連聲恭賀,黑夫也松了口氣。

  “不容易啊,千人扶萬人推,扶蘇的這份試卷,總算是順利交上去了……”

  ……

  按照秦始皇“到此一遊”的習慣,在碣石山,自然免不了又要立一座刻石。

  叮叮當當,工匠們站在木架之上,在海邊的巨石上敲打篆字,再以漆繪之。

  不過一日,一篇頌歌便陡然出現在碣石之上!

  群臣旁觀這一盛景,谒者大聲念着上面的秦篆。

  “遂興師旅,誅戮無道,為逆滅息。武殄暴逆,文複無罪,庶心鹹服!”

  秦皇帝唯我獨尊,刻石,講的基本是他個人的功績,但掃六合,逐匈奴,滅月氏這些,在齊地刻石上已經翻來覆去說好幾遍,他自己也有些煩了。

  于是在碣石,就隻集中說了秦始皇派遣扶蘇追擊滄海君,以及使屠睢南征百越兩件大事。

  數年辛苦,數十萬人奔走,最後化作石上的隻言片語。

  作為親曆者,扶蘇心情很是複雜,但接下來谒者念出的詞句,卻又讓他精神一振!

  “地勢既定,黎庶無繇,天下鹹撫。男樂其疇,女修其業,事各有序。惠被諸産,久并來田,莫不安所!”

  除了奉命拟定石刻的李斯洞若觀火外,事先并不知道刻石内容的群臣都心裡一驚。

  秦政最為百姓苦之的,便是繁重的徭役,但如今,皇帝卻公然宣布:黎庶無繇?

  此言,頗有停止征戰,與民休息之意啊!

  “或許,有所改變的不止是扶蘇,還有皇帝……”

  黑夫看向秦始皇,皇帝依舊高高在上,讓人摸不透,這究竟是場面話,還是當真要這樣實行。

  又或者是,在秦始皇目光所及之内,能打的地方,已經全部打完了,皇帝的征服欲,已經滿足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