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不積跬步,無以至千裡,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,還得再磨磨。
來到武昌營後,被一群南郡軍吏包圍,蕭何深感勢單力薄,唯一有交情的曹參遠在膠東,兒子蕭祿,同鄉周昌等人皆為中人之輩,不足大任。蕭何需要能得昌南侯重用的朋友,讓他嶄露頭角,以此固身。
蕭何會尋找最合适的時機,将韓信推薦給昌南侯……
但不是現在。
看着案幾上的地圖,蕭何思索道:“算算時間,昌南侯,也應該經由靈渠,抵達桂林了罷……”
老蕭雖然會看人,卻無法料事如神,黑夫沒去桂林,一個突發事件,讓他調轉方向,去了長沙郡最南端的陽山關!
第0654章
三鼓
郴(chēn)縣,是長沙郡最南端的縣邑,“郴”字為篆書“林”與“邑”二字組合,意思為“林中之城”。
這裡地處五嶺北麓,耒水上遊山林河谷地帶,山巒重疊,溪河衆多。
但在耒水兩岸,亦有一片廣闊的壩區,伐盡林木後,足以設立城邑,修築兵寨,可容納數萬大軍。
第一次攻越失敗後,嶺南道路為越人所斷,大軍衣食困難,中路軍剩下的三萬人,便隻得放棄番禺、龍川等領地,退回此地就食。期間奉朝廷之命,一邊修繕加寬道路,一邊南方修築陽山、橫浦、湟溪三關,派遣少量兵卒戍守,以圖再戰。
秦始皇三十五年五月初,從長沙營開來了一支隊伍,簇擁着南征軍新主帥黑夫,抵達郴縣秦營。
“屬下拜見君侯!”
賈和在路邊下拜,他是中路軍裨将,帶着幾名都尉來路口迎接。
“賈将軍不必多禮。”
黑夫倒是于傳說中的黑面兇煞不同,十分和善,立刻下車将賈和扶起。
這賈和倒很會來事,感慨道:“素聞昌南侯軍功卓著,百戰百勝,尤其是長于在南方作戰,将軍至此,賈某便能安心了。”
黑夫大笑:“賈将軍勿要自謙,我雖曾征豫章,但時過境遷,對嶺南情形已不熟悉。倒是賈将軍,先是一把大火,燒得越人狼狽不堪,斬首數千。又在桂林、蒼梧兩軍大敗,屠将軍戰死之際,尚能将中路軍主力帶回,實在難能可貴,今後再戰嶺南,還需要賈将軍相助啊。”
賈将軍小心地回應,他那把火,着實是傷敵一千,自損八百,被越人反引火燒了幾座營寨,而那數千斬首,亦是運氣好,搗毀越人據點後,砍了老弱的腦袋,甚至将越人獵得的首級也拿來湊數,水分很大。
最要命的是,他在撤退時太過匆忙,将黑夫的舊部小陶扔在龍川,至今未知生死……
但今日黑夫卻半句不提,是他成功遮掩過去了,還是引而不發呢?
相互試探一通後,黑夫也不廢話,面色嚴肅地說道:“監軍車馬明日才到,軍情緊急,賈将軍,将陽山關發生的事,再詳細說一遍罷。”
“是這樣。”
賈和不敢怠慢,說道:“十多天前,奉命在陽山關駐守的楚籍戍卒一千人,竟殺其官吏,造反了!”
……
“郴縣城南六裡有溫泉,其下流有數千畝田,常十二月下種,明年三月新谷便登,一年三熟,故郴縣年産稻二十萬石不在話下,足夠萬餘将士食用。加上長沙、南郡之粟,勉強能養活在這的三萬人。可若是大軍南移,逾五嶺運糧,光是沿途糧秣消耗,就要增加一倍,所以在道路被斷,又沒了西路軍保護側翼後,中路軍若不想餓死,就隻能退回來。”
黑夫笑了笑:“畢竟不是每個将軍都像我一樣,打到哪,就在哪屯田。”
次日,監軍子嬰也抵達郴縣,與他一同來的,還有長沙營一千兵能戰的士兵,經過月餘時間,這群兵卒,已經唯黑夫馬首是瞻,畢竟從沒有哪位将軍、都尉,對病卒的性命如此上心。
黑夫還耐心跟子嬰解釋了,中路軍無法獨處嶺南的原因。
無他,還是交通太不方便,糧食接濟不上,趙佗之所以能久駐桂林,是因為靈渠的緣故,但這邊有什麼?僅是山壑縱橫的五嶺中,幾條小道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