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高層卻忘了一點,那群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兵卒小民,他們也是人,也有自己的想法,安土重遷,并無保衛祖國邊疆的覺悟。
曾經,商鞅徙木立信,樹立了秦國的政府公信。随着一百年的軍功授爵,所有秦人都認定,大秦有功必賞,有過必罰。可現在,随着一次次瓜代無期,戍卒役夫對朝廷的信任,漸漸動搖,最終耗盡。
曆史上,秦末中原大亂,實力不俗的南方軍團被趙佗一煽動,直接斷了與母邦的聯系,拒不返回,恐怕就是出于對政府的失望。
而眼下,為朝廷食言壞律買單的,就是前線的将軍們了。
趙佗那邊還算處置得當,軍中沒怎麼鬧事,但賈和沒意識到這點,秦軍士卒,因久不得歸憤懑不已,這份怨恨,聚集到賈和身上,說白了,他的死,不過是在為朝廷失信頂缸。
陸賈道:“今君侯雖殺賈和洩三軍之怨,但若不加更易,過不了太久,都等不到明年瓜熟蒂落時,那位新上任的辛将軍,甚至是昌南侯你,也會遭到士卒怨恨所指啊!到那時,下吏唯恐,軍中會有連稱、管至父之事!”
“大膽!誰敢如此?”利倉動怒,欲拔劍。
黑夫止住了他,看向陸賈:
“你是來替你的鄉黨、同袍們說情?想讓我放他們回家?”
陸賈下拜:“下吏也是在為君侯考慮,昔日,子貢向孔子問政。子曰:足食,足兵,民信之矣。”
“子貢又問:若必不得已而去,要去掉一項呢?”
“孔子曰:去兵。”
“子貢又問:若必不得已,要去掉兩樣呢?”
“子曰:去食,自古皆有死,然民無信不立。”
“民無信不立,軍無信,能立焉?能戰焉?還望君侯三思!”
引經據典,層層遞進,不愧是曆史上的名嘴。
黑夫負手稱贊:“好口才,不過,士卒歸與不歸,此乃朝廷之令,我縱然是大将軍,也無從更易。”
秦始皇已經下了死命令,不平百越,三軍将士均不得返國。當然,黑夫猜測,就算平了百越,這數十萬人,很大可能也永遠回不了故鄉了,他們多是秦始皇想要消滅的楚籍兵民,是這個國家的“毒”,自然要輸送到外面,禍害越人去了……
朝廷、兵民,各有各的理由,夾在中間難做人的,就是将軍了。
黑夫低頭看看案幾上剩下的瓜皮,笑道:
“這瓜,真不好吃啊。”
……
“陸生回來了!”
“怎麼樣?昌南侯怎麼說?”
半個時辰後,陸賈回到了營中,占軍中人數最多的淮南兵便都圍了過來,詢問紛紛。
他們都知道,是陸賈拜見大将軍,言賈和苛待楚籍士卒,隐瞞戰損的事,才促成那場痛快的斬首。
眼下,陸賈俨然成了楚籍兵民的代表,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替他們向黑夫請願,訴說士卒思鄉之情。
陸賈被圍在其中,隻能請利倉和同來的官吏約束秩序,向他們宣布大将軍的話。
“昌南侯說,他知士卒思鄉之苦,他也想家,但為将者,受命而不辭,敵破而後言返,将之禮也。”
“如今百越未平,兵戎未休,故将軍不能将汝等直接放歸。”
此言剛末,士卒們頓時鼓噪起來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