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言剛末,士卒們頓時鼓噪起來:
“說白了還是不肯放吾等!”
“他與那賈和并無兩樣啊!”
抱怨聲不絕于耳,陸賈隻好讓他們肅靜,才提高了音量。
“不得胡言!昌南侯愛兵如子,因朝廷嚴令,不能縱士卒歸鄉。但他說了,不會讓士卒再越過三關,與越人交戰。入冬後,便有新卒來輪換汝等,讓服役滿兩年的人,離開此地,先去衡山、南郡的營地休整、屯田,一旦南方征平,汝等便可就近回家!”
“有人來輪換?”
“我家就在衡山郡邊上!”
“總算能離這鬼地方了!”
這是意外之喜,先前的失望化作喜悅,士卒之怨,思鄉是根源,但南方暑熱辛苦,也是他們恨不得立刻離開的原因。
眼下雖不得歸鄉,但最起碼,得到了将軍承諾,或去南郡,或去衡山,離家鄉近了一步,且氣候舒适,比在這飽受病痛折磨,深入險阻與越人死鬥強多了。
士卒們驚喜不已,歡呼陣陣,終于,在一次次瓜熟失期後,盼來了一絲曙光。
昌南侯,一下子又成了萬衆敬仰的好将軍,他風評在無限制地拔高,軍營中已容不得說他壞話,雖然黑夫遮遮掩掩,沒有說他“不得縱兵歸鄉”的理由,事後卻有人替黑夫鳴不平。
“汝等也不要不知足,仔細想想,哪怕昌南侯現在就讓大軍就地解散,使彼輩手持緻書歸鄉,也不會得到官府承認,回家都見不到妻兒父母,就會被緝捕,罰為刑徒!因為鹹陽的朝廷發文說了,南征未定,不得歸也!”
據說,這話是陸賈說的。
所謂緻書,就是證明衆人服役期滿,合法放歸的文書,這份文書一式兩份,一份送到戶籍所在地,另一份讓更卒們自己拿着,千萬别丢了。
你自己聲稱服役歸來?那可算不得數,必須有開具的證明。
可若是地方官府得了朝廷命令,不予承認呢?那縱然将軍開恩,也沒用。
想想還挺有道理的,這些話一傳十十傳百,于是,楚籍兵民,對黑夫隻剩下感激,而怨憤,開始轉向失信的朝廷、官府……
玩全面戰争,還知道把士氣耗盡的部隊往後拉呢,黑夫的判斷是,這群士氣枯竭的兵民,已不可用,留下部分有經驗的将吏,其餘全部替換成武昌營訓練的新軍!
而且衆人也高興得太早,入冬前,這幾萬人還有許多活計:種田屯糧,伐木修路,甚至是開挖附近的鐵礦鍛造兵器,就算回到南郡、衡山,一樣要屯田種地,直到将他們的勞動力榨幹為止!
黑夫的心,黑着呢!
陸賈也沒逃過,他被黑夫安排了一項差事,不得拒絕!
“陸生,你不是口才了得麼?給你十天時間,為我去遊說陽山關叛卒,十日之後,關門不開,大軍拔城,必屠之!”
第0658章
陽山
後世有句俗話,前人栽樹,後人乘涼,從郴縣前往陽山關(廣東陽山縣)的路上,黑夫感觸頗深。
“賈将軍還是一心為國的,這條路就修得不錯嘛,為我省了不少麻煩。”
坐在騾子背上,翻過“騎田嶺”後,回望身後在綠色密林中蜿蜒向上的道路,黑夫如此感慨。
騎田嶺雖是五嶺中較小較矮的,但一樣峰巒疊起,萬木飛翠,昔日并無道路,僅有飛猿鳥道,限以高山,人迹所絕,車馬不通,大軍翻越極不容易。
第一次伐越之所以敗績,除了北兵不适應嶺南氣候,多有病死外,交通困難也是原因之一。南郡、長沙的糧食要送到番禺去,隻能靠人背着翻過騎田嶺,再在陽山關走水路,效率極低,難以為繼。
賈和吸取了這教訓,駐紮郴縣期間,别的事沒幹,花了大半年時間,馭使兵卒徭役,鑿山開險,将這條羊腸小道拓寬至可行車馬,着實不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