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6章(第2頁)

  張蒼告訴蘇氏,他認識第一個制作紅糖的人,是一位将軍。

  蘇氏十分認真地聽譯官翻譯張蒼的每一句話,聽到這後,眼睛一亮,在珍貴的莎草上記錄下來。

  蘇氏自稱,年輕時候去過大夏的母邦,跟随一些學者學習,學成歸國後,成了大夏王身邊的顧問。

  但對大夏以西諸國的地理、曆史,蘇氏有些顧慮,遮遮掩掩,說得不是很清楚。

  張蒼隻打聽到,大夏人的母邦位于西海以西,他們也曾有一位同秦始皇帝一樣偉大的帝王:亞帝。他征服了半個世界,大夏許多城市都以他之名命名。可惜亞帝英年早逝,他的将軍們各自割據一方,遂有條支、大夏等國,其中大夏位于最東邊。

  “上無天子,下無方伯,力功争強,勝者為右?”

  張蒼隻能如此理解。

  眼看天色已黑,話題也陷入僵局,蘇氏不願意再透露更多,但張蒼并不滿足這種淺嘗辄止的溝通,他突然想起一件事來,邀請蘇氏來到院子裡,開始指着天上星辰。

  地理不能說,天文總行吧?

  這一聊,遂令人大吃一驚,蘇氏對星辰的了解,遠超張蒼想象,他興奮地指着滿天星鬥,念出了一個個奇怪的讀音,譯官告訴張蒼,大夏人用動物或者神明的名字,給星星命名。

  于是,蘇氏每點一個星座,張蒼就報出它在中國的名字,二人還會通過譯官,聊聊這顆星星在各自文明裡,代表的含義。

  “阿瑞斯。”

  蘇氏指着南天之上,顔色略顯鮮紅的星辰,告訴張蒼,在希臘,那是戰神阿瑞斯的守護星,它代表着戰争和災難,也是雅典娜的死對頭。

  張蒼聽完譯者的話,有些吃驚,笑道:“巧了,倒是與中原一樣,它也意味着兵者兇器,師之所處,荊棘生焉,大軍之後,必有兇年,而邦國,也會遭逢大亂。”

  想到接二連三的戰事,想到盛景之下,危機重重的帝國,張蒼不由面帶憂慮,指着火星告訴蘇氏:

  “吾等稱之為,‘熒惑星’!”

  與此同時,西方玉門關,李信也在眺望這顆懸在大漠上空的明星,他已經料到了什麼,正秣馬厲兵,并相信,很快就有皇帝旨意傳來,讓他劍指西方!

  而遠在玉門萬裡之南的閩越,天空中熒惑大亮,一顆黑色的災星,已經降臨了這裡!

第0678章

風暴

  “風暴總算過去了。”

  五丈高的樓船杆頂上,安有一隻銜着花的銅鳥,可以随着風轉,鳥頭正對着風來的方向。

  秦始皇三十五年九月末,看着豎立在船頭,轉速不快不慢的候風儀,統領五條船的會稽舟師率長尉陽,不由長籲了一口氣。

  早在去年冬天,他們就接到秦始皇命令:接送完海東士卒後,便準備南下,前往江南操練駐守,于是膠東舟師,這支秦朝唯一的海軍部隊,就搖身一變,成了“會稽舟師”,統帥還是任嚣,名義上歸南征大将軍昌南侯調遣。

  夏末時,奉昌南侯之命,會稽舟師大小船隻數百艘,離開了長江口的朱方港,南下至海上,欲配合陸軍,從水道發起對閩越的進攻。

  但天有不測風雲,他們才繞過舟山群島,就遭遇了狂風巨浪,那風浪之大之速,别說尉陽,連随軍觀測各地緯度、星相的徐福都沒見過。

  被風暴擊沉數艘船後,舟師不得不打消了南下的計劃,隻能狼狽地在會稽南部的小津港躲避。

  他們遇上的,卻是在南方令人談之色變的“飓風”,也就是後世台風,常以六七月為最盛,從海上吹來,未至時,三日之前便會雞犬不甯,風起則人心恐懼,壞屋折樹不足以顯示飓風之烈,甚則吹屋瓦如飛蝶,大的飓風會持續六七日,小的一二日。

  也是不巧,今天恰是多風之年,船隊才等到一場飓風平息,匆匆上路,才到東瓯,又趕上一次大風,這次損失更重,即便他們瑟瑟發抖地躲在港灣裡,仍有三分之一的船隊都被摧毀……

  “難怪昔日勾踐攻吳,欲從海上發軍,但又擔心浩浩之水,朝夕既有時,動作若驚駭,聲音若雷霆,波濤援而起,船夫不能救,不知命之所維,念樓船之苦,涕泣不可以止……這說的就是飓風啊。”

  徐福倒也沒閑着,讀罷在會稽郡淘到的幾本春申君藏書,講的多是吳越往事,最後不得不承認,他雖然在東海閉着眼睛都能找到航線,但來到陌生的南方海域,便兩眼一抹黑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