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2章(第9頁)

  他又朝後一指:“正面是桓楚和巢湖、廬邑義士,看見我大父的旗幟,又聽說吾等要恢複故都,一路上的楚人都踴躍加入。”

  而英布帶來的近千刑徒、輕俠,則被安排在城西。

  “城内不過兩千郡兵,而城中楚人之心在吾等這邊,必不會助秦吏守城,如今得了二三子來一同進攻,以五千之衆,敵上下不齊之城,必克之!”

  的确,雖然甲兵不全,看上去好似一群烏合之衆,但勝在士氣旺盛,反觀城内,早就亂成一團了。

  這時候,英布卻看到,陣地的最前方,設了一個祭壇,上面還有一人,一個伏地對天叩拜的老叟。

  “少将軍,那是?”

  項籍看了一眼,皺眉道:“是昔日楚王負刍的門尹,蔡賜,他聽聞我舉兵欲複大楚,遂抱着所秘藏的楚史《梼杌》來投!”

  雖然項籍年少失怙,好武少文,不怎麼看得懂,以為無用。

  但他的謀主範增卻格外重視,不僅讓項籍隆重歡迎蔡賜,還答應了蔡賜的一個要求……

  看着蔡賜在祭壇上披頭散發的人,正雙手朝天,似乎在舉行一個古老的儀式,英布不由大奇。

  “他莫非是在作法?”

  英布想起在楚地廣為流傳的笑話:壽春将破時,楚王負刍絕望之際,竟讓楚巫登城作法,要召喚雲中君,将城外的數十萬秦軍統統用天雷轟死……

  結果,楚巫卻連塊雲都沒招來,秦将黑夫等在王翦命令下,乘機攻城,遂破城牆,殺入王宮,楚遂亡。

  這蔡老頭,不會是在做相同的事吧?

  項籍卻道:“蔡賜是在招魂。”

  “敢問招的是哪路魂魄?”英布大奇。

  項籍變得肅穆起來。

  “蔡賜要招的,是十多年前,為保衛楚國,抵禦秦寇入侵而戰死的亡魂們!”

  正說着,卻聽蔡賜用蒼老的聲音,大聲說道:

  “帝告巫陽曰:有人在下,我欲輔之。魂魄離散,汝筮予之……”

  “巫陽焉乃下招曰:魂兮歸來!”

  “勿東勿南,勿西勿北,勿要上天,勿下幽都!”

  “歸來兮!歸于郢!”

  ……

  “汝等可知,不管楚國遷都幾次,不斷吾等國破家亡幾回,總是會将新的都城,命名為郢。”

  年過七十,卻越來越多智的居巢人範增來到項羽和英布旁邊,捋着胡須道:

  “楚都最初在丹陽,名為郢,後來因為各種緣故,或因邦國壯大,或因避強敵,遷了許多回,但不論怎麼遷,新的都城,還是會命名為‘郢’。”

  在蔡賜獻上的《楚居》裡,就有鄢郢、載郢、湫郢、樊郢、為郢、大郢、鄀郢、郊郢、美郢無數個都邑名。

  但前綴是什麼不重要,是郢就行。

  郢,才是所有楚人亡魂當歸的故土。

  所以宋玉所寫,由蔡賜用楚地方言大呼的《招魂》裡,才要外陳四方之惡,内崇楚國之美,讓遊散許久的忠士亡魂,歸于名為“郢”的家鄉——壽春,最後的郢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