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4章(第10頁)

  張耳将劍,又挂回了牆壁之上,拍了拍它,不無遺憾地說道:“行百裡者半九十,十多年都等了,還差這幾個月麼?”

  但眼看天下将亂,未來一段時間,各地像陳、吳一樣赫然造反的人必定不少,是時候主動一些了。

  淮陽誰都能得,就是不能落在黑夫手中!

  張耳沉吟許久,對陳馀道:“派人去壽春,給淮南的項少将軍送信,就說張耳、陳馀,願助他奪取陳郢,為複興大楚,複興六國,出一份力!”

第0779章

苟富貴

  秦始皇三十七年,6月上旬,一支人數上千的殘兵敗卒,灰溜溜地回到了鲖陽,他們大多空着手,曾繳獲的甲胄兵器都丢光了,垂頭喪氣。

  卻是陳勝、吳廣手下的戍卒們。

  半個月前,陳勝、吳廣和一衆戍卒因天大雨,道不通,而受困鲖陽鄉。二人一合計,不管是繼續走還是亡命,都難逃一死,索性反了。

  在蔔者陳瞎子的指點下,依靠篝火狐鳴、魚腹丹書等迷信法子,讓士卒惶惶不安,又乘着兩位縣尉巡營催促他們上路時,故意數言欲亡,使縣尉大怒,鞭笞吳廣,激怒了戍卒們,最終在陳勝吳廣帶領下奪劍殺兩尉。

  而後,他們又袒右臂,斬木為兵,揭竿為旗,詐稱項燕、扶蘇,為壇而盟,祭以尉首,陳勝自立為都尉,吳廣為司馬,旋即占領了鲖陽鄉,陳瞎子也搖身一變,做了他們的狗頭軍師。

  因為戍卒多是陳地人,舉事後心懷故鄉,陳勝也認為,如今南郡、淮南已叛秦,陳郡郡兵多被發往息縣、下蔡,構築淮北防線,淮陽必定空虛。

  于是他們便揮師向北,攻克項縣(河南沈丘),因為有“項燕”的大旗在,項氏故封積極響應,旁邊的平輿、寝丘也有不少人加入,竟得三千人,随陳勝渡颍水攻淮陽。

  本想着陳郡尉不在,城内空虛,奪城應易如反掌,誰料陳郡丞十分勇武,以一敵三不落下風,陳勝吳廣在淮陽城下吃了場敗仗,是夜又見鴻溝以東有許多火光,疑心是秦軍大部隊抵達,遂萌生退意,撤離淮陽。

  這群起義軍本就沒什麼秩序,從淮陽到項縣,隊伍拉得有數裡長,被秦軍車騎追擊,一路敗逃,等渡過颍水,清點人數,隻剩下一千了……

  好容易回到鲖陽,能稍微休憩一下,吳廣還安慰陳勝:“去時一千,歸時一千,吾等也算沒損失。”

  陳勝卻遺憾地搖頭:“不然,吾等初起時,士氣高昂,本想乘此良機奪取淮陽,做一番大事,可如今……”

  如今,起義軍的士氣已極其低落,隻知道一味南逃,不敢北顧,也别做什麼大事,活命就不錯了。

  吳廣沒好氣地質問蔔者陳瞎子:“汝不是說,吾等舉義大吉,必成大事麼?”

  陳瞎子幹笑道:“舉事是大吉啊,君不見,當日殺兩尉如屠兩雞,鲖陽也輕易奪取。”

  “但北上攻淮陽……陳都尉、吳司馬,汝等可沒找我算過吉兇,自己打了敗仗,豈能怪龜箸不靈?”

  “你!”

  吳廣本欲揍這蔔者一頓,但拳頭舉到頭頂,卻想起一事來。

  “陳涉,既然在淮陽吃了敗仗,秦軍不易敵,彼輩還在後追擊,如今單幹是不成了,你我故鄉也回不去了,但總得尋個活路,何不讓這蔔者為吾等引薦,去投奔武忠侯?”

  陳勝陷入了沉思,相比于他們舉事時,半個月來,淮漢形勢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:

  首先是項少将軍已占領了壽春,并擁立不知從哪找來的“楚懷王玄孫”為楚王,仍稱楚懷王,正式打出了複興大楚的旗号。聽東南邊來的人說,少将軍還渡淮擊潰了陳郡派去的郡兵,奪取下蔡(安徽鳳台),号召天下楚人響應!

  而經過近一個月的苦戰,北伐軍已順利占領易守難攻的冥厄三關(河南信陽),随縣(湖北随州)也落入其手中,北伐軍的旗号,更出現在了陳郡息縣(河南息縣),有攻略汝南之勢,也在吆喝陳地仁人義士加入他們,一同靖難北伐。

  但另一方面,朝廷已經派遣大軍南下平叛,中原各郡援兵正源源不絕開入陳郡,陳勝他們就是倒黴遇上了砀郡軍。關中那邊,更派了五萬大軍,入駐南陽,與北伐軍對峙……

  的确,在這種局面下,再帶着千八百人單打獨鬥,随時會被朝廷大軍無情鎮壓,還不如投靠強者!

  但還不等陳勝做出決斷,陳瞎子卻叫喚了起來:“武忠侯貴人多忘事,或許已将老朽忘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