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6章(第5頁)

  徐舒摸着手裡新得的郡守官印,歎道:

  “陳平、曹參已亡!”

  ……

第0785章

一騎紅塵

  “好個僞王景駒、僞令尹秦嘉,竟敢趁火打劫,要吾等臣服于他?真是癡心妄想!”

  同一時間,東海郡下邳(江蘇省睢甯縣古邳鎮),已被“楚軍”占領的縣寺,長得虎頭燕額,與項羽容貌有幾分相像的項聲正怒不可赦。

  他将“西楚王”景駒和“令尹”秦嘉送來的信撕了個稀巴爛,又指着廳堂外的使者道:

  “拖下去,斬了!”

  “小聲,小聲。”

  一旁的項纏(項伯)連忙攔住了項聲,勸阻道:“兩國交兵,不斬來使啊……”

  項聲更氣了:“堂兄你怕是糊塗了,這世上,隻有我項氏扶立的,在壽春定都的大楚才是正統,其他皆為僞僭,哪來什麼兩國交兵?”

  容不得項聲不氣,他乃項氏子弟,亦是十多年前,王翦與項燕那場決戰中,帶着項燕頭顱逃回家族的人,對秦朝有刻骨銘心的仇恨。

  數年前項氏被官府抄沒,家族子弟流落四方,項聲卻在山林裡藏匿下來,與項燕第三子項襄一起,招引子弟舊僚,也漸漸成了氣候。

  今年四月份底,當得知項籍在巢湖舉兵,并帶着淮南豪傑圍攻壽春後,項聲再也忍耐不住,立刻響應。下相本就是項家封地,他們在當地根深蒂固,輕易便奪取了縣城,又南奪淩縣,北取司吾,五月份,聚兵兩千,北攻下邳……

  下邳位于泗水與沂水交彙處,乃是淮泗之間的要道,亦是通往東海郡首府郯城,泗水郡大城市彭城的必經之路。

  這裡也已爆發了叛亂,主謀正是藏匿在此的韓國貴族張良,以及項燕幼子項纏。

  五月中,兩軍彙合,已得三千之衆,張良遂獻策:“先南征淮陰,迎少将軍,再号召楚地豪傑,西取彭城,北奪郯縣,則東海、泗水可得,更遣一将軍取琅琊、薛郡,立田氏為齊王,則齊地震動,合齊楚之力,可西征誅滅暴秦!”

  與範增類似,張良也認為不能急于進取中原,吸引秦廷主力,而應該乘着秦軍與黑夫對峙南陽之際,抓緊時間在邊角發展。

  與範增一心隻為楚國不同,張良心裡想的,是複辟韓國,所以除了出地外,他還主張發動其餘五國遺民。

  曆史證明,任何一國與秦交鋒,都是必敗無疑,必須集齊六國之力才行,應該将複國的浪潮,從楚帶到齊,再帶到趙魏燕,最後是他的故鄉,韓國……

  隻有這樣,才能獲得勝勢!

  運籌帷幄之中,決勝千裡之外,這是張良的本事。

  但這計劃,卻被同一時間起兵的秦嘉給破壞了。

  秦嘉是陵縣豪傑,本是魯國大夫秦氏之後,楚國滅魯後遷到了東海郡,在東海、泗水的名望很高。

  前些年,項氏等大貴族遭到朝廷打擊,倒了黴,秦嘉等小貴族卻乘機發展。

  同是四五月間,秦嘉與他交好的铚縣人董绁、符離人朱雞石、取慮人鄭布、徐人丁疾等地方輕俠,也紛紛舉事,各自占據了家鄉的縣邑,又合兵一處,以五六千人攻擊彭城(江蘇徐州市)。

  五月中,聯軍奪取彭城,不知是沒收到淮南“楚國複辟”的消息,還是另有打算,他們竟公然擁立舊楚大貴族景駒為楚王!

  這下,就出現了反秦隊伍裡,兩位楚王并立的局面,因彭城在地理上屬于西楚,故稱之為“西楚王”,壽春屬于南楚,故稱“南楚王”。

  兩楚并立,都認為自己才是正統,異端的仇恨大于異教,原本張良主張的,雙方通力合作,北取郯縣,再由他入齊地,号召齊地豪傑二次反秦的計劃,破産了……

  不止如此,正當雙方對峙之際,東海郡守已發郡兵,開始平叛,他掃清了東海郡北部數縣的叛軍,又得到琅琊郡支援後,統兵五千,兵臨下邳!在城北八裡外紮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