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後的竊竊私語聲更大了,秦嘉臉皮有些拉不下來,正左右為難之際,也是巧了,下邳以南,煙塵滾滾,卻是項籍的大部隊來了,看那架勢,足有四五千人之多,并有渡泗的架勢……
敵軍勢大,且剛打赢了一場,士氣高昂,就算半渡而擊,也沒有勝利的把握,秦嘉萌生懼意,遂勒馬大罵道:
“項籍詭詐,約我挑戰,卻留了一支伏兵,真是無信小人!二三子,鳴金,速速撤兵!”
……
“君憂則臣辱,君辱則臣死,遭我羞辱,卻無愠怒應戰之心,可見這所謂的楚王景駒、令尹秦嘉,并不怎麼得人心,兩楚之勝負可知也。”
站在城頭,看到泗水對岸的秦嘉已退兵,張良搖了搖頭,若能激怒秦嘉,讓他在這和項籍打一仗,便能使兩楚,提前合為一楚了。
再看向一言喝退四千兵的項籍,他正在下邳衆人的歡呼和簇擁下,縱馬朝城門行來。
方才擊破秦陣的過程,張良可比秦嘉看得清楚,知道項籍是如何在瞬發之間發現秦陣破綻,并帶着區區兩百人切入敵軍,斬将奪旗的。
“兵形勢者,雷動風舉,後發而先至,離合背鄉,變化無常,以輕疾制敵者也……說的便是這位項少将軍罷?”
對項籍方才的表現,張良不吝贊美:
“真萬人敵也!将為三軍之膽,有如此骁勇之将,難怪項家軍能成事,輕取淮南,速下東海!”
可張良又搖了搖頭:“但想要誅滅暴秦,光靠兵形勢可不行……”
“還得有兵權謀之術!”
……
第0787章
權謀
從下邳縣沿着沂水,往北行百餘裡,便是東海郡首府,郯縣。
六月底,由龍且領軍,一支三千人的隊伍行在昔日秦始皇曾巡視過的東方馳道上,隊伍末端是兩位同車而乘的四旬中年人。
“昔日在家,籍兒與我最親,我當初也沒想到,他如今卻能成就如此大事,成了我項氏的頂梁柱。”
項纏摸着胡須,絮絮叨叨地說着往事,笑意很足,他感覺,自己東竄西逃的日子終于結束,可以享清福了。
随即又看向張良,抱怨道:“子房,在下邳時,我也向籍兒好好引薦過你了,籍兒聽說你是在莒南刺殺秦始皇的義士,極為贊賞,你為何不随他去彭城,而來與吾等攻郯縣呢?”
張良一笑:“自然是舍不得與項伯(字伯)分開了。”
項纏一愣,指着他笑罵:“子房啊子房。”
其實實話是,張良在下邳與項籍的會面,并不怎麼愉快。
張良也算會說話,通曉人情世故的,見了項籍後,先好好吹捧了一下項少将軍的“萬人敵”,誇得項籍飄飄然,對這位“刺秦勇士”印象極佳。
一番商業互吹後,張良話音一轉,說道:“但光以兵形勢,不足以誅暴秦,還需雜以權謀之術……”
張良進獻的權謀之術,依然是他的故計:“東海郡兵皆覆滅于此,郯城空虛,将軍當派一支兵,北取郯城,再伺機進入琅琊。”
“琅琊故齊地也,秦始皇雖然遷田氏,但當地仍留有一些田氏子弟,窟穴于此,藏匿山林。我聽聞,四月時,秦廷已經遣使者繩黑夫黨羽,膠東郡丞陳平,兵曹掾曹參逃亡,不知所蹤,官吏四處捉人,膠東已亂。”
“若将軍能在琅琊擁立田氏之後為齊王,再伺機攻入膠東,便能發動齊地豪傑一同抗秦,合齊楚之力,可一争中原!”
但沒想到,戰場上所向無敵,待人還算有禮的項籍,卻是個不愛聽人獻計獻策的,面對張良的苦口婆心,他不以為然地一揮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