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1章(第4頁)

  “這是誅滅暴秦前,必經的陣痛。”

  雖如此安慰自己,但張良仍是如鲠在喉。

  起碼這一帶的人,在秦朝統治下雖苦,但也活得下去,眼下,卻是兵過如梳,匪過如篦,處處殘破。

  但這,不足以動搖他堅守了二十年的心志。

  就這樣疾馳了幾天,當張良抵達沛縣時,卻發現這裡竟是泗上諸縣秩序最好的,縣城雖有戰鬥的痕迹,卻沒遭到太大破壞,竟還有兵卒在街上維持秩序,宣布“沛公”的命令。

  “沛公是誰?”

  張良受到盤查時順口一問,他知道,楚地順應項家的呼籲,摧毀秦制,恢複楚制,不但壽春城裡令尹、莫敖、大敖皆已重新登場,在楚地舉兵的衆豪傑,也自稱縣公,聽上去很大,其實職務,隻相當于秦時的縣令。

  盤查他的人叫夏侯嬰,曾是本地小吏,管着沛地的車馬出入,随口應道:“沛公氏呂名澤,乃呂太公長子。”

  “莫非是單父的呂太公?”張良見多識廣,知道這個人。

  “你這外地人,倒也知曉呂太公之名。”

  夏侯嬰詫異,張良也自報了名籍,當得知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張良時,夏侯嬰又驚又喜,一邊讓人進去通報,一邊與張良說起這“沛公”舉事的經過來。

  原來,這呂太公家自從搬來沛縣後,便漸漸成長為本地豪強,與縣豪王陵,豐邑鄉雍齒并稱“豐沛三俠”。

  當始皇帝死訊傳來,各地皆反時,沛縣令眼看楚盜、大野澤盜在沛縣附近發難,害怕沛縣也出事,他本人被憤怒的楚人殺死,就生出了舉旗自保的念頭,找了與之關系親近的呂家商議……

  呂澤建議,召集雍齒、王陵,以及幾年前逃入附近山澤的猛士樊哙、任敖等,有這群地頭蛇為羽翼,自保不成問題。

  豈料,在官府做廄吏的夏侯嬰卻發現,這沛令舉事是假,想召集全縣豪傑,統統殺死是真。于是他将此事告訴呂澤,呂澤為人果斷,立刻帶着衆人提前發難,進攻沛縣,在沛縣父老協助下,殺死縣令。

  事後衆人一番推舉,任俠而有勇名的呂澤做了首領,遂稱“沛公”,眼下名義上服從了壽春楚國的統治。

  二人正攀談時,卻來了個身形彪悍的壯漢,夏侯嬰稱他為“樊哙”,别看樊哙濃髯大目,看似粗人,心卻很細,過來對張良一番詢問,便讓人将張良綁了!

  “就你這瘦弱相,也敢自稱刺秦始皇的張良?乃公我才不信,定是秦人細作,綁了!”

  這便是張良被關起來的經過,樊哙認定,張良應是與他一樣的猛士,否則怎會扔得動那麼重的大鐵錘?

  “你如何證明你是張良?”

  張良無從解釋,這一刻,倒有些懷念秦朝統治下,每個人都擁有的符、傳了。

 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,呂澤手下裡,還真有一個見過張良的人——此人名叫田仲,是楚人,但也在薛郡大俠朱家那邊呆過,與張良有一面之緣,他來獄中一看,還真是張良!

  “子房先生恕罪,是樊哙莽撞了。”

  在夏侯嬰、田仲帶張良去見呂澤的路上,樊哙竟效仿廉頗,背着荊條向張良請罪,張良也沒有多怪罪。

  “壯士心思缜密,是張良長得太不像刺客了。”

  一笑之後,誤會釋然,張良也總算見到了“沛公”呂澤。

  ……

  呂澤是少年白,三十多歲年紀,便滿頭白發,被人戲稱為“小李信”。

  他不但擅長車騎,還使得一手好弓,五十步内箭無虛發,又為人豪爽,是沛縣響當當的大俠,又在舉事時,手刃了沛令,衆人對他心服口服,推舉為沛公,實至名歸。

  但據張良粗略的了解,這位“沛公”在泗上的日子卻不太好過。

  首先是沛縣另一位大俠王陵,他曾是沛公之位的有力競争者,卻沒争過呂澤,王陵心高氣傲,一怒之下,帶走了一半的人,去南邊奪取了留縣,自稱留公,同樣歸順了項氏扶持的“楚國”,也不搭理呂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