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9章(第10頁)

  “項君,大單于要見你!”

  項梁站起身來,示意項莊留在這,又對他道:

  “若籍兒率領六國之兵叩函谷關,吾等則引匈奴破長城而入,擊朔方、北地、上郡,則秦腹背受敵,滅亡指日可待!”

  “項氏與秦的仇恨,大父的仇,兄長的仇,你的仇,還有楚國的仇!”

  這一切仇恨的鎖鍊,這一切的忍辱負重。

  “都會在這一年半載内,做個了結!”

  ……

  項梁再度見到冒頓時,卻被他的話潑了一頭冷水。

  “各部落的君長,仍記得多年前,我父頭曼與之争奪河南地,卻被秦軍大敗,匈奴幾乎滅亡,故不欲與之為敵。”

  項梁立刻請譯者幫自己翻譯道:“秦已經不是多年前的秦了,秦始皇死了,南北一分為二,相互攻殺,東方二十多個郡反叛。而匈奴也不再是昔日的匈奴,大單于讓匈奴恢複了強盛,最重要的是,這次,匈奴有楚國作為盟友!楚擊秦之東,匈奴擊秦之北,則秦必滅!”

  冒頓讓女奴為自己倒酒,那酒碗似是骨制的:“助楚攻秦,匈奴有什麼好處?”

  項梁北上時,沒少聽烏氏向導說起過冒頓的傳奇:冒頓年輕時遭黑夫、陳平離間不得已出奔,獻妻獻馬投靠月氏,後親手殺死頭曼,武力奪取大單于之位,回到草原,盡殺其弟及後母,帶着匈奴北遁大漠,休養生息,向北吞并丁零,與東胡休兵,使匈奴恢複實力……

  但項梁并未太過在意,再聰明的胡人也是胡人,一群強盜,貪婪,是他們共同的本質。

  于是,項梁一開始,是向冒頓闡述中原之富裕,他大肆形容鹹陽的絲帛美食無窮無盡,匈奴一旦配合楚軍攻下後,可盡情劫掠其财貨……

  但冒頓卻與那些兩眼放光的匈奴侯王不同,他搖頭道:“我對衣帛美食,不感興趣。”

  “匈奴的人口總數,抵不上秦朝的一個郡,然而之所以遭到大敗而不亡,就在于衣食與秦人不同,不用依賴中國,可以北遁漠北,慢慢舔舐傷口。我若改變原有風俗而喜歡中原的衣物食品,底下衆人紛紛效仿,則匈奴必像白羊、婁煩、林胡一樣,失去了祖道,把自己也當成中國之人。”

  “我曾将從秦朝得到的缯絮做成衣褲,穿上它在雜草棘叢中騎馬奔馳,讓衣褲破裂損壞,以此顯示缯絮不如匈奴的旃衣皮襖堅固。把中原商販運來的可口食物都丢掉,以此顯示它們不如匈奴的酪奶方便……”

  “這是為了維系匈奴人能攻善戰的傳統,勿要被中原器物侵蝕,失了銳氣。”

  冒頓很清楚匈奴的優勢:隻有苦寒的大地,匮乏的物質,才能養出窮兇極惡的戰士,而對匈奴人而言,強取,勝于苦耕!

  于是項梁話頭一轉,開始形容鹹陽宮室的美輪美奂,堂皇大觀,他覺得,匈奴人這樣的鄉巴佬,或會向往。

  但冒頓仍嗤之以鼻,指着眼前裝飾簡單的大帳道:“氈帳就很好,中國的皇帝極力修造宮室房屋,必然使人力耗盡。”

  “而中國之人努力耕田種桑,隻為求得衣食滿足,并修築城郭以容身,所以其民衆在急迫時不去練習攻戰本領,在寬松時卻又被勞作搞得疲憊,故而羸弱,比如河南地的十多萬移民,還需要修一道長牆來保護自己。”

  “我若奪取中國之地的城池,定會一把火燒幹淨他們的屋舍,推平城郭,将田畝重新踐踏為草場,讓匈奴的孩童在上面練習弓戰。”

  聽完譯者轉述,項梁有些吃驚,這也沒欲望那也不在意,那冒頓對什麼感興趣呢?

  “我對中原的女人感興趣。”

  冒頓笑着如是說,又挑起旁邊美麗女奴的下巴。

  “告訴這位楚國貴客,你來自何處?”

  “朔方……”

  女奴可憐巴巴,用中原話如是說,她是烏氏送給冒頓的禮物。

  但說錯話的下一瞬,她那纖細的脖子,便被冒頓割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