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2章(第5頁)

  陳馀下拜:“匈奴的冒頓大單于,願加入合縱,将匈奴騎數萬西略河南地,更請與楚上柱國……”

  “會獵于關中!”

  ……

  六月中旬,就在黑夫已破武關,項羽頓兵函谷,欲從茅津入河東,楚趙生隙,匈奴入局等一系列事件發生的同時,在漢中北部的故道,也有一支軍隊,正跋山涉水,緩緩向北行進……

  時值季夏,黛青色的秦嶺猶如一道屏障,橫亘東西,綿延千裡。在最難行的地方,騾馬已無法馱人,韓信隻能拄着一根拐杖在狹窄的山道上跋涉,踩着溪流中的巨石,在翻過一道道險隘後,向導撥開刺手的松葉,指着遠方山嶺之上,若隐若現的一道關城,對韓信道:

  “韓将軍。”

  “那就是散關!”

  “可算到了。”韓信抹去臉上的汗,露出了笑。

  “歲餘苦戰,士卒戮力,天下雲集,為的就是這場關中之戰,如此盛大的會獵,韓信豈能錯過?”

第0883章

商於六百裡

  秦始皇三十八年六月二十日,在派人護好自己後路後,黑夫已率大軍,抵達上雒(陝西商縣)。

  上雒便是所謂的“商於之地”,以在洛水之上源,亦曰上雒,本來是晉國之壤,戰國初屬魏,後來楚、魏戰于陉山,魏國為了拉攏秦國,許秦以上雒。所以秦占據此地不過百餘年,秦孝公時衛鞅封于此地,遂為商來到這,便算是正兒八經進入秦地了,但上雒卻沒有秦川普遍的富裕,後世更是著名的貧困縣。之所以貧窮,多是受地形所限,正所謂“窮山惡水黑石頭,八山一水一分田”,東可望見熊耳山,西邊則是秦嶺,兩山相夾,唯有一條丹水兩側狹窄盆地可容人居住。

  窮是窮了點,但地利卻十分重要,後人有詩雲:高高此山頂,四望惟雲煙。下有一條路,通達楚與秦。用來形容上雒,真是簡單明了。

  這時候,黑夫先前堅持打秦朝旗号,未曾另立門戶的效果開始顯現了,在門縫裡瞥見玄色的秦字大旗後,上雒人皆道:

  “再不濟也是秦軍,上雒沒有抵抗,他還能屠城不成?”

  黑夫在武關的事迹被吹得神乎其神,在大軍敗退後,反抗是不可能反抗的。

  過了一會,一些裡巷中的門扉被叩響了,上雒人戰戰兢兢地詢問,打開後卻發現是自家奉二世之命,征去武關禦敵的子弟,本以為是被俘被殺了,如今卻完好無損站在面前……

  這便是黑夫在商地做的第一件事,讓人将俘虜中上雒籍貫的降兵統統釋放,任其歸家,依靠他們宣揚北伐軍政策。盡管當地百姓仍将信将疑,但至少再沒有聞北伐軍至,便大肆逃難入山的情況出現。

  第二件事,則是聽聞上雒牢房裡,有四位因欲出奔關外而被緝捕的博士,分别是唐秉、周術、吳實和崔廣,本是秦始皇之博士,扶蘇事件後遂逃至此地,為官府所拘,至今已兩年有餘。

  “這四人是諸子百家裡,哪個學派的?”黑夫問禦用文人叔孫通。

  “是黃老。”

  雖然有些不情願,但叔孫通還是如實講了四人的事迹:“四人分别号稱甪裡、東園公、绮裡季、夏黃公,多是關東齊人,學黃老之術。”

  不同于作死的方士和上蹿下跳的儒生,秦始皇時期,黃老雖然也有人被強征入博士,但這群人都是比較佛系的,能不争就不争,更不會死命強谏,見秦始皇隻是将博士當裝飾點綴,遂閉口不言。

  “将四人赦免。”黑夫笑道:“既然撥亂反正,昔日的落難的博士們,也該歸于其位了。”

  但他這回卻是自找沒趣了,牢房裡的幾個黃老竟拒絕了黑夫的征辟,還送回了一首詩:

  “莫莫高山,深谷逶迤。

  晔晔紫芝,可以療饑。

  唐虞世遠,吾将何歸?

  驷馬高蓋,其憂甚大。

  富貴之畏人兮,不如貧賤之肆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