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4章(第5頁)

  他們不敢偷稅漏稅,就算稅吏大意遺漏——這基本不可能,也會主動去向裡正詢問,因為一旦被發現,所受的懲罰會百倍于田租。

  其百姓樸,其聲樂不流污,其服不佻,甚畏有司而順……這是當年荀子的稱贊,但荀子卻不知道這背後的深刻原因。

  這種長久壓抑唯一的釋放機會,是進攻六國的時候,因為公戰是被鼓勵的,所以才有秦之銳士戰場上近乎歇斯底裡的瘋狂。

  就算如今始皇帝死去,律令崩壞,繩子松了,秦人也會習慣性拘着身子,站在圈裡,不敢亂動。

  故天下皆叛,唯秦地不反。

  這也是秦始皇死後,胡亥的朝廷能維持統治,未曾迅速崩潰的原因……

  所以縱然不合理,但楊喜還是在官吏面前低下頭,帶着家中唯一一匹老馬,與裡中幾乎所有适齡男丁一同上路。

  “到了藍田,因我有馬,又繼承父親不更之爵,便做了騎吏,管着五個人……”

  放在六國之地,不更都能當鄉啬夫了,但在關中算個啥?甯秦縣就有好幾個庶長,還得自己下地幹活呢,不更之爵,入伍後隻能做小吏。

  “吾等倒也未曾立刻去南陽,而是在藍田訓練,直到四月時……”

  南陽大敗的消息,讓關中震動,即便是官吏封鎖消息,但士卒中也不乏竊竊私語,官府不是說在通武侯統率下,南邊黑賊的叛亂很快就會平定麼?怎麼平着平着,武關外全丢了?那些南陽兵還失魂落魄地撤了回來?

  就在這種人心惶惶之下,楊喜他們這批新兵,被從上郡來的王離接收……

  王離,武城侯王翦之孫,通武侯王贲之子,光這份出身,便足以讓沒太大見識的士卒稍微放心,但也不乏這樣的聲音:

  “虎父還有犬子呢……我聽聞,這小小王将軍并無将才,當年打匈奴還失道迷路了……”

  但畢竟有家學的底子在,王離治理軍隊有一定辦法,殺了幾個人後,收拾得新兵服服帖帖。更有在北疆曆練多年的上郡兵團作為主力,新兵們被夾在其中,順從地往武關開進。

  “等吾等抵達商縣後,見上郡兵、南陽兵,加起來密密麻麻,營地比十個甯秦縣城還大。”

  人多膽壯,楊喜他們又安心了些。

  可這點對胡亥朝廷最後的信心,卻在武關的轟隆巨響裡,被擊得粉碎……

  回憶起那一夜,楊喜仍會面色發白,身體戰栗。

  像是一千根蠟燭同時升空,還伴随着巨大的爆炸聲,閃耀白芒,光彩奪目。

  “妖術?”

  “天雷?”

  “火鴉?”

  “隕星!?”

  遠在武關以西十裡待命的十萬大軍都望着這一幕驚呆了,接着是新的一陣巨響,武關煙塵滾滾,突然告破,小小王将軍狼狽撤離,眼看三軍騷亂,陣型不整,遂下令撤退!

  “那哪是撤退,分明是逃亡……”楊喜喃喃道,他一個同鄉,就在那一夜不小心被亂兵踐踏而死。

  事發突然,北軍人心大亂,首尾不能相顧,一時間潰不成軍,成建制往西北逃,唯恐後方的流星墜至,一路狂奔,隻恨父母少生了兩條腿。

  而南軍前鋒東門豹乘機在後追擊,殲滅俘虜萬餘人。

  楊喜運氣不錯,他是騎吏,有馬,是夜一口氣跑了五十多裡,回到商縣後,才停下腳步。

  這時候大軍已疲于奔命,開戰前十二萬人,隻剩下八萬不到,士兵們情緒低落,大家沮喪到了極點,在繼續向峣關撤離的過程中,更是謠言四起。

  回想武關的那一幕,大多數人将它與秦始皇三十七年時,無數顆流星劃破天際,墜向東方的可怖場景聯系起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