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3章(第9頁)

  ……

  而與此同時,隸屬于少府的“樂府”,也接到了張蒼下達的,一系列改制命令。

  樂府是專門管理音樂的官署,因為秦惡詩書,所以詩三百奏唱較少,隻有一些古樸的旋律,在祭祀時演唱。平日裡的宮廷宴飲,反倒以近世一來那所謂的“鄭衛之音”以及邯鄲的流行樂曲為多。

  可現在,一切都變了。

  武忠侯提倡節儉,過去的鄭衛之音,不準唱了,浩大舞陣,也不準跳了,轉而要求樂府創作的,是一系列新主題,新的風雅頌……

  “古有采詩之官,王者所以觀風俗,知得失,自考正也,得十五國之歌,是為風。”

  “王畿貴人正聲雅樂,是為雅。”

  “宗廟祭祀舞曲歌辭,歌頌祖先功業,是為頌。”

  樂府被鼓勵,不能沉溺在《陽春》《白雪》裡,要多采《下裡》《巴人》之曲,與民間接軌。

  當然,現在去各地采風暫無條件,但可以去軍中采集嘛。北伐軍将士們喜聞樂見的南方、關中、巴蜀土風歌謠,民間小曲,将不太雅觀的部分稍微改造,讓它們變成像《北伐軍軍歌》那樣廣泛傳唱的歌曲。

  與此同時,貴族雅樂将被淡化。

  頌曲将不再是對秦曆代先祖先王的歌頌,對秦始皇帝本人的歌頌,而要變成歌頌大一統、歌頌北伐的正義性,歌頌武忠侯的新政策……

  于是,曾按照高漸離彈奏的韻律,為秦始皇帝作出《秦頌》的一位老樂官,看着武忠侯下達的一篇《頌》的要求,徹底傻了眼。

  這首歌曲是命題作文,曲調旋律由樂府自由創作,但主題必須是……

  “翻身刑徒……”

  “把歌唱?”

  ……

第0925章

如烹小鮮

  八月份,武忠侯的新政,從少府開始,其下諸丞署幾無幸免。

  負責苑囿的鈎盾令已被狠狠砍了一刀,原本執掌的三百裡苑囿被劃分成三縣,要安置骊山刑徒及其家眷,以及未來将留在關中的部分北伐軍将士。

  樂府也不得不停罷美妙的鄭衛之音,武忠侯似乎對他們準備的浩大舞曲毫無興趣,卻要求樂官們去創作不識字黔首也能聽得懂的《下裡》《巴人》之樂,主題無不是歌頌新政……

  接下來,就輪到太官令、湯官令了,他們在後世有一個耳熟能詳的稱呼:

  “禦膳房!”

  禦膳房總管,太官令伊衆是天下名廚,他本是趙人,後來被呂不韋帶入關中,據說呂不韋令門客作《呂氏春秋》,其中的本味篇,便是伊衆參與的,天下各地的美食珍馐,他都吃過,做過。

  後來,伊衆又負責操持秦王政的三餐。

  這位秦王在趙地長大,不喜太過鹹重的秦國菜,以及頗受華陽太後推崇的楚國菜,更喜趙地口味,十分滿意伊衆的手藝,便任他做了太官令。

  太官令掌宮廷膳食、釀酒、種菜、食用珍禽野獸及獻四時果品,又有湯官令主供餅餌果實、酒釀之事。手下除了一衆庖廚、雍人、笾人、酒正、醢人等有專長的廚子外,還各有官奴婢三千人,負責買菜、剝洗、宰殺等事。

  之後三十多年,伊衆就專心在宮廷裡炮制菜肴,對外面的事不甚關切,始皇帝晚年腸胃不好,僅食一粥,多由伊衆親自烹制,始皇帝去世時他也傷心了好一陣。

  “老朽再也不能為陛下烹粥了……”

  但他是個敬業的人,很快就擦去眼淚,繼續為新的皇帝服務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