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5章(第3頁)

  “可現在僞帝胡亥卻貪得無厭,使得秦宮之中,掖庭有美人上千,永巷有宮女萬八,皆是适齡女子,孤苦無依。”

  “大秦律令分明有言:‘女子年十六不嫁,其父母有罪,倍其賦’,‘男子二十不娶,其父母有罪,倍其賦。’一面要求民間盡早娶嫁,一面又将數萬女子空置宮廷,以奉一人,這是倒逼着百姓違法,是為人君者,設法而自帶頭犯法也!以至于民間男子多而女子少,男女婚姻失時,百姓難以增長……”

  民間許多單身漢找不到老婆,本有複雜的原因,這下倒好,全被黑夫推到胡亥身上了。

  但這種立個靶子讓衆人打的做法,卻赢得了大多數單身狗的認可:我單身,都怪胡亥!

  若是聰明人,更能聽出這裡面有暗暗批評秦始皇帝太過自私之意。

  倒是武忠侯,慷慨無私,禁己小欲,而滿足了上萬人的大欲!

  “故今日武忠侯釋宮中諸女,與北伐功臣未婚者成親,是順應天地之道,合男女之欲,也好讓天下百姓多多繁衍子孫!”

  聽完楊喜的複述,這小亭中從武亭長到一衆亭卒都點頭:“武忠侯确實親民,說話真是通俗易懂啊!”

  但心裡也有些不以為然,這些好處,倒是美了那些所謂的“有功将士”,但這和他們,和大多數故秦民有什麼關系呢?

  “不止如此。”

  楊喜壓低了聲音,對衆人道:“有件事,官府之令九月份才到,我便先告訴二三子。”

  “武忠侯還說,胡亥已征了數次口賦,故今歲不再加征,先前未交足,被勒令服役代賦的人家,也大可将征令交到官府,一筆勾銷!而從明年正月(夏曆十月)起。所有年七歲以上,年十七以下孩童少年,每年需繳口賦,較之前減半,僅10錢!”

  這下衆人再沒有事不關己看個熱鬧的鎮定了,都發出一陣驚呼:

  “此言當真!”

  秦朝的賦稅有許多種,而口賦尤為重要,律令規定,民年十七以上者出賦錢,成人每人每年四十錢,三歲至十七歲以下的孩童少年,則是每年二十錢。

  簡單來說,就是人頭稅,所謂“頭會箕斂,輸于少府”。口賦是少府的重要收入來源,這筆錢專門用來修治宮室,治庫兵車馬。

  别看錢不多,但對于滿足于自給自足的農民來說,他們必須先把糧食換成錢,再交納口賦,中間被收糧的商賈或官府再盤剝一道差價。

  而且要命的是,雖然理論上口賦一年隻收一次,但從三十三年後,秦朝财政漸漸被四大征和内部的大興土木拖垮後,為了維持收支,隻能靠屢屢加賦。

  胡亥上台後,為了應付南方戰事,東方叛亂,加賦已到了瘋狂的境地,僅二世元年,就加征了四次……

  每個地方,都有富裕的闾右和貧賤的闾左,其貧窮程度,你根本想象不到。口賦卻是一視同仁,不論貧富。

  官府一再加征,對富者生活毫無影響,中人之家勉強應付,但貧賤之民,就受不了了。一些地方,甚至出現了貧苦之民因為交不起口賦,而生子辄殺,溺死在田間地頭的人間慘劇……

  繁衍是人類天性,誰家不想子孫滿堂?若不是被逼無奈誰願荼毒兒女?

  當時關中就有一句童謠:“渭水不洗,口賦起!”

  一年多下來,百姓之怨已不輕,這也是胡亥倒台後,地方上無一人憐之,而多是心安理得從了攝政府的緣故。

  可現在,武忠侯卻一改胡亥、趙高之惡政,不但承諾今年不再加征,來年也依法隻征一次,還令孩童口賦減半……

  如果說,讓宮女出嫁隻是在向北伐功臣将士分利,那這項舉措,和減租焚券一樣,卻是紮紮實實澤陂百姓,給故秦民好處了!

  國家減稅雖然不多,但螞蚱腿也是肉啊。

  楊喜不知道,對此,黑夫和張蒼是有一番計較的:“孩童口錢本就是用來治宮室,養龐大的少府産業人口,如今宮中已空,這筆錢,便可稍減了。此令一下,田間不知會少去多少溺嬰,平均下來,每年又能多增多少口數?”

  在政策上鼓勵生育,增加天下人口,這是黑夫從現在就要開始謀劃的事。

  秦朝能掃平周邊四境,卻難以守之,很大程度上,就是人口不足以支撐大規模的拓殖。如今天下闆蕩,又損失了多少芸芸性命,得花多少年才能恢複過來。

  大國空巢,不智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