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1章(第10頁)

  可再立一個嬴姓皇帝,既讓北伐功臣心中難安,也會對未來征讨六國,争取六國豪傑百姓降服不利。

  攝政,是黑夫眼下能采取最好的辦法。

  更何況,誰說現在就無君了?

  “爾雅有言,天、帝、皇、王、後、辟、公、侯,君也,誰說非要皇帝才是君?隻要獨一無二,即便是太陽落山後升起的月亮,也能令漫天星辰失色!”

  這不就是先前那“月将升,日将落”的預言麼?

  當然,這并非長久之計,在叔孫通看來,遲早,另一個預言也會應驗。

  “亡秦者黑……”

  “昔日秦始皇帝之所以稱皇帝,是因為其平定天下,海内為郡縣,法令由一統,自上古以來未嘗有,三皇五帝所不及。故号曰‘皇帝’。”

  “攝政必須再度一統天下,得萬衆擁戴,方能水到渠成,取代嬴姓秦朝,真正坐上皇帝之位,開啟一個新朝……”

  這番話自不能說得如此直白,他遂面色一闆,教訓那些被自己舉薦進入奉常的群儒道:

  “汝等昔日讓我向攝政入薦諸生為官,如今進了奉常,卻不好好珍惜,襄助攝政定禮,興禮樂之道,而在此妄言,意欲何為?”

  衆人頓時讷讷,但臉上服了,心裡卻未必服。

  這時候,滿堂儒生又聽到另一個聲音道:

  “太史說得不錯!”

  卻是奉常陸賈。

  “孔子也說過,夷狄之有君,不如諸夏之亡(無)也,可見諸夏無君,時常有之!”

  如果非要給這個身處中原,以冠帶為标志,已有雛形的民族命名,她現在的名字便是“諸夏”。

  “然而諸夏在無君時,卻沒有丢失禮樂,這是為何?”

  他掃視衆人,待議論結束後,才笃定地說道:

  “因為有聖人!”

  ……

  “聖人?”衆人面面相觑。

  陸賈笑道:“不錯,諸夏之所以在無君,或者君主幼弱之時,尚能維持禮儀之大,章服之美,而沒有堕為戎狄,正是因為,有聖人治國!譬如伊尹、周公,孔子!”

  “而今之攝政,亦是聖人!”

  “攝政是聖人……”群儒被驚到了,他們黑黑夫貼過很多标簽,卻還真沒往這方面想過,那黑大漢哪裡聖了?

  “敢問叔孫太史,何謂聖人?”陸賈朝叔孫通拱手,二人今日是得在此唱一出雙簧了。

  叔孫通略微沉吟:“内有德性,外有功業,是為内聖外王,自為聖人。”

  陸賈搖頭:“太過深奧簡略,恐有些人聽不懂,可否再具體些?”

  叔孫通少不得要認真起來:“曾子言,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國;欲治其國者,先齊其家;欲齊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誠其意;欲誠其意者,先緻其知。緻知在格物。”

  “格物、緻知、誠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,能做到這幾點的,可謂大聖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