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5章(第4頁)

  臉上刻畫黥字的英布,總算松了一口氣,經過持續一年苦戰,楚人已十分疲敝,尤其是跟随項籍入關的衆人,更早已被漫長的歸途磨平了戰争的熱情。

  但這次西征,亦是不得已而為之,一來是為了報複黑夫江東軍對淮南的破壞,但江東舟師又擁有絕對的水域控制權,楚軍不敢渡江,隻能對旁邊的衡山郡撒氣。若能引誘江東回援,在陸上徹底擊垮江東軍,那楚國将在未來的戰争裡,減少後顧之憂。

  二來,則是淮南的稻谷多為尉陽派人搶收,以舟船運回江東,這可苦了楚軍,他們從河東一路跋涉回來,盡管項羽拼命押着沿途韓、魏盟友提供糧草,但仍是半饑不飽,許多部隊已到了仰食桑葚的程度,本想回到淮南能吃新米,誰知當地人比他們還慘,已經不得不天天下水捉魚捕蝦才能維持性命。

  所以項籍決定,從衡山郡割肉療傷,以戰養戰。

  若能擊破衡山,威脅到黑夫的老家南郡,自己的北方盟友,也能在黑夫的攻勢下,緩一口氣,讓天下再次擁有合縱讨黑的機會……

  戰争的過程倒是很順利,項籍在小規模戰役指揮的能力無人能夠懷疑,英布作為前鋒,一路上連下數縣,搶奪縣倉,解了楚軍餓乏之患,又擊破柏舉,為後方大軍打開通道,離開大别山地區後,前方一馬平川,再無險隘。

  可就在他們進入這片江北的富庶區域後,所見的人影卻越來越少,遭到的抵抗也越來越弱,在遙遙望見邾城時,他甚至聽說了,黑夫的弟弟,衡山守尉驚逃跑的消息……

  “是個無膽之輩。”

  英布如此嘲笑,他讓人在城外紮營,等待邾城本地人投降,過去在淮南、東海攻城略低,也是類似套路,隻要秦吏被殺或逃亡,當地豪貴氏族便會迅速投靠。

  但斥候傳回的消息卻讓人驚訝,他們進入了一個荒涼的郡府。這座城市數萬人口,幾乎都消失了。

  待一個時辰後,項籍親率大軍抵達邾城郊外時,才得知此事,心中生疑,一問英布何在,卻被告知,在城中搜糧搜人,搶掠這座郡城的财富。

  項籍皺眉,恰在這時,卻有斥候匆匆來報:

  “上柱國,邾城,起火了!”

第0966章

焦土

  因為是人為放火,幾處同時發難,又随着江上勁風一吹,大火的蔓延,使得貿然入城搜糧的英布及數千楚卒被迫撤離。

  邾城雖然比不了江陵,但好歹是一郡首府,步行夠走許久了,楚軍突煙冒火,尋路奔走,急急奔出,軍士自相踐踏,死者傷者頗多。

  人是出來了,但整個城市,卻已難以挽救,火焰在裡闾間遊走,一直燒了整整一天一夜,火光映紅了數裡江面,站在對岸的鄂縣(湖北鄂城市),看得清清楚楚。

  但身為衡山郡守,尉驚卻毫無隔岸觀火之感,看着那火焰騰空而起,濃煙飄過江來,他心中實與渡江而來,望着家園焚燒的邾城居民一樣,有無盡的痛苦。

  “我愧對衡山人之厚望,也愧對仲兄信任!”

  自從秦始皇三十七年,與安圃将豫章兵連克鐵山、銅綠山,入鄂城殺僞楚王襄強,江陵之戰後,南方大勢已定,又彙合東門豹攻占邾縣,自那以後,近兩年時間裡,尉驚從未離開此地。

  他的能力和大多數黑夫舊部一樣,隻算平庸,初任郡守,戰戰兢兢,生怕自己搞砸了事,還是黑夫教了他一個辦法。

  “你覺得自己比南郡守蕭何,孰賢?”

  尉驚老老實實地回答:“弟遠不及蕭郡守。”

  黑夫便教他:“你且看着隔壁的蕭何,他怎麼做,你便怎麼做。”

  “這就叫蕭規驚随!”

  于是尉驚便一闆一眼緊随江陵城腳步,蕭何做什麼,他便做什麼。蕭何又是個聰明人,明白黑夫的意思,随将政令一式兩份,也給衡山送去,還特地标明如何損益,能适應衡山民情。

  兩地一衣帶水,言語風俗相通,能在南郡推行的政令,在衡山郡也差不到哪去,兩年下來,還真被尉驚搞得有聲有色,衡山和南郡一起,成了黑夫打赢南北戰争的關鍵,南郡出人出糧,衡山則出鐵出銅,源源不斷供應前線。

  後來蕭河北上為治粟内史,但尉驚也算出了事,依然沿用故政,與當地氏族豪長交好,讓安陸人在武昌屯田居住,充當南郡與江東的交通中點,甚至在淮南之戰裡,救了丹陽兵……

  但這平靜,卻在楚軍西進時被打破了,尉驚是真的大驚失色,一面調集郡兵在柏舉守備,一面請求江東、南郡支援。

  正當他打算親自前往柏舉,與楚人決一死戰時,總攬荊州五郡之政的利鹹卻下達了一個令人驚駭的命令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