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0章(第5頁)

  這些任勞任怨,默默無聞的秦吏,才是帝國的基石。

  今日亦是如此,哪怕被放逐,被遺落,他仍記得自己的職責。而不管鹹陽如何,中原如何,遠在西北的他們,都鞭長莫及,手頭有更緊要的事得做:

  重建西北邊陲的秩序。

  “張掖者,張國之臂掖也。”

  随李信西征後,喜也漸漸明白了秦始皇帝的大欲:他想讓一個偉大的帝國脫離初生之所,破殼而出。

  這個新生的帝國,向東方伸臂,跨海一手握住了狹長的海東,向西方伸臂,打通廣袤荒蕪的西域,得知了更大的世界是存在的。更向南方踩踏雙足,要知曉那兒的海水暖熱,盡北戶地。

  隻可惜,踩在嶺南的腳陷入了一個大泥潭,掙紮中,耗盡了帝國最後的力氣。

  始皇帝的大志雖未告成,但也開啟了一個新時代,一些新可能。

  “為了履行職責,為了打通日後回家之路。”

  喜回到城中,向幾位都尉、司馬表明了态度:

  “吾等,要盡己所能,守住這條新生的臂膀,護國之掖!”

  “但喜君,如若黑夫篡位,大秦不在了,吾等就算守住了張掖,又有何用呢?”一個司馬悲觀地說道,他是頻陽王氏的遠親,對中原發生的事滿是絕望。

  “當然有用。”喜笃定地說道:

  “對西征軍萬餘将士有用,吾等至少有立身之處。”

  “對張掖郡十萬中原移民也有用,他們不必亡于胡塵,至于大秦的存亡與否……”

  喜的聲音,決絕而堅韌,仿佛磐石,永不動搖:

  “衣冠郁郁。”

  “便是中夏。”

  “律令行處。”

  “既為大秦!”

第0985章

千鈞

  “家書到了!”

  “家書到了!”

  三月中旬,随着幾大車驿站郵傳抵達灞上軍營,在此訓練半月的士卒們立刻沸騰起來。

  家書,這是秦軍中的老規矩了,盡管秦一直被诟病死闆不近人情,但在這方面卻很有人情味,每逢驿傳往返,士卒可以給家中寄信,家裡也會回複,甚至還能捎帶一些錢、衣,畢竟除了一套制式甲衣、兵器和集體夥食,其餘都要自帶。

  而聽人說,這或許是大軍開拔前,最後一次與家裡聯系的機會了……

  本營的一大筐家書被運了近來,士卒們在各自軍官的組織下站好隊列,翹首盼着軍正喊道自己的名。

  “盩厔縣(陝西周至)甘亭,不更伯勞!”

  “諾!”

  等了良久,終于輪到自己,已是屯長的伯勞立刻出列,走到軍正面前接過家書——這是布皮封着的劣質紙張,比起黑夫當年寫信回家用的木牍,已輕便了許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