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此番麥子東運,幺蛾子一樣不小。
那名為“黃石”的新謀士便以一事勸誡黑夫:
“昔日魏楚交戰,魏軍乏,魏惠王使人以麥為飯,充當軍糧,結果兵士皆困,士氣低落,而楚國吳起急調一批南方稻米、粟米入營,以荷葉包飯供應士兵,結果楚軍士氣大振,攻之,魏軍大潰,一路敗退。”
吃小麥與吃大米、小米,居然會導緻軍隊士氣衰落和士氣大振的地步,這确實很奇幻,即便黑夫明面上帶頭吃,也難以扭轉。
為了不讓軍隊“士氣大減”,隻好讓軍隊繼續吃粟,而麥子優先供應災民。
于是,十多年前,山東遷虜“秦人要用麥毒死吾等”,一邊咬着饅頭麥餅一邊流淚與親人訣别的那一幕又他媽出現了。
最終戰勝習俗和謠言的,是名為“饑餓”的魔鬼。
尤其是颍川、砀郡地區,正如張良所說的,秦楚在此交戰,民失作業,而大饑馑,一些地方,凡米石五千,人相食,死者近半。
許多地方都到吃觀音土、樹皮的程度了,哪還管麥有毒無毒?隻要是吃的,都歡天喜地往嘴裡塞,然後安慰自己:
“甯為飽死鬼。”
而且黑夫相信,他們在含着眼淚吃下麥餅後,最終的結果肯定會是:“真香!”
伴随着三十萬石麥入颍川,一首歌謠,也在黑夫授意下,在韓地魏地傳唱起來:
“項籍屠我邑,夏公拯我民。”
“項籍奪吾食,夏公予吾麥。”
“項籍殺我子,夏公予安甯……”
整個夏天裡,黑夫并未匆匆越過韓魏進攻楚地,而是一點點控制韓魏地區,讓大軍緩慢而堅決地向東推進。
他還在宣傳上下功夫,将韓魏地區所有人禍,所有痛楚淩亂,都甩到項籍身上。
定要讓項籍,變成中原人的公敵,成為被釘在史書上的殺人魔王!
這一次,後世不會有任何人,為他的敗亡而遺憾,更不會有人哀歎:“至今思項羽!”
于是乎,七月初,當黑夫及後軍抵達砀郡襄邑,為一年前,項籍在此屠城的死難者發喪時,那句宣傳語也散播在韓魏各地:
“天下,苦項賊久矣!”
第1006章
錦衣夜行
早在六月份時,豐沛的易手,彭越對彭城的襲擊,的确給整個夏初,僵持于陳、宋之間的戰局帶來了極大改變。
項梁在戰略上比他那侄兒要強,在豐沛易手的消息傳來後,楚軍在睢陽再堅持不下去了,遂撤往西方的芒、砀兩地,依托芒砀山阻擋秦軍一時。
都尉李必,司馬楊喜作為踵軍前鋒,奉命追項梁至砀縣,而剛帶着“滅魏”之功,俘虜魏豹抵達襄邑的灌嬰,方知自己眼下已升爵為右更,并得到了“砀郡尉”的任命!
灌嬰連稱不敢,向黑夫下拜道:“下臣一年前還隻是一介騎将,麾下之卒不過二百,豈敢任如此重職?更何況,灌嬰過去是睢陽販缯之徒,郡長吏一貫要異地任職,不可以本地士人為當地長吏。”
異地為官,這的确是秦朝的規矩,是任職的重要回避條款,和後世一樣,不論郡縣,黨政一把手一般都是外地人,為的是避免任人唯親,防止關系網被利用,最終尾大不掉。
照葫蘆畫瓢是不可行的,眼下不如往昔,梁地不比關中,這套制度本就是以官員代表朝廷,同地方勢力博弈,要他們相互提防,相互鬥争。但現在,黑夫需要的卻是盡可能緩解被攻占地區士民的焦慮,鼓勵更多帶路黨出現。
黑夫看得很明白:“非常之時,當行非常之事!”
“魏人心思狐疑,怕我軍進入睢陽後,會大興舊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