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章(第4頁)

  永昌伯隻覺得一顆心怦怦跳得厲害,他端着茶碗的手都在顫抖,怒道,“謝家枉為名門望族,謝眺對嫡妻不敬,兒孫對祖輩不孝,哼,他謝眺當我永昌伯府的人都死光了,簡直是欺人太甚。”

  常嬷嬷一面哭一面火上澆油,“誰說不是呢?二老爺和四老爺從小就和老太太不親,眼睜睜地看着親娘被欺負成這樣,還站在長房這邊助威,這是要把老太太往死裡逼啊!”

  “說起來,梅姐兒如今還沒有找到嗎?”孫氏皺着眉頭,對永昌伯道,“伯爺,梅姐兒好歹也是二姑奶奶留下來的一點血脈,丢也是在謝家丢的,難道說,大姑爺對這事兒一點兒責任都沒有?”

  “這件事,我要向皇上上折子!”永昌伯氣沖沖地,氣得臉都潮紅了。

  初冬的暖陽,高高地懸在天空,将麟德殿上的琉璃瓦照得一片金黃。

  謝眺從正殿出來,遠遠看到一道大紅彩繡麒麟殿的身影從西挾門過來,他拱手行了個禮,正要朝麟德門走去,便被一道陰柔的聲音喊住了,“謝大人,請留步!”

  陸偃三兩步走了過來,一個小太監,捧着一個紫漆識文描金仙莊載泳長方盒,畢恭畢敬地走在陸偃的身後。

  謝眺知道,陸偃這是要送奏折進殿裡去,忙謹慎地行禮道,“督主,不知有何吩咐?”

  陸偃含笑道,“吩咐不敢當。聖人曰君子慎獨,修身齊家方可治國平天下,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?”

  謝眺以為陸偃說的是風夕節當晚的事情,他臉漲得通紅,心裡把老妻恨得要死,卻隻能拱手,越發恭敬,戰戰兢兢地道,“督主,下官有愧!”

  陸偃冰雪聰明的人,知道他是誤會了,也不多說,隻偏頭朝小太監看了一眼,小太監忙将匣子打開,陸偃将最上面的一份奏折拿出來,遞給謝眺。

  謝眺不敢接,但也不能讓陸偃一直這麼舉着,心說,他敢給自己為何不敢接呢?

  雙手捧過之後,也不打開,陸偃含笑道,“謝大人不敢看?還是覺得本座隻有批紅掌印之職,沒有私下傳授奏折之權?若事關國家大事,本座自然不會在這麟德殿的門口行此事,謝大人放心看吧,一應事,有本座!”

  說完,陸偃轉身離開,小太監眼觀鼻,鼻觀心地跟在他的身後,亦步亦趨。

  謝眺忍不住将奏折打開一看,氣得一陣眩暈,幸好路過一個太監,及時扶了他一把,謝眺道謝之後,便行色匆匆地出了麟德門。

  等坐到了車上,謝眺才冷靜下來,忍不住想到,陸偃為何要把這本奏折給他?永昌伯府參微姐兒的奏折,陸偃單獨挑出來給他是幾個意思?

  雖說,這的确關系不到國家大事,但哪有上奏給皇帝的奏折能夠随随便便就給人拿走的?

  想到這裡,謝眺不由得多想了些,這滿京城裡誰也不敢得罪陸偃,不管誰家辦什麼喜事,都會給陸宅發一份請柬,可也從來沒有見陸偃去誰家賀過,倒是上次,微姐兒被封縣主,陸偃說是奉旨來送賀禮,可陸大人要不想來,随便派個太監來宣旨,誰也說不出個什麼來。

  說白了,如今的朝堂之上,泰半以上的事都是陸偃說了算。

  皇上初登基那些年,還算勵精圖治,自從陸偃接替陸淮中掌司禮監,皇上便日漸依賴陸偃,甚至不惜違背祖制封陸偃為掌印使,允許陸偃一個宦官稱臣,陸偃也成了從古至今真正意義上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。

  在朝中,說一不二。

第186章

奇事

  陸偃為何要這樣幫謝家?還是說,他幫的隻是微姐兒?

  皇帝在東暖閣小憩,他已經聽慣了陸偃的腳步聲,眼睛都沒有睜,不待陸偃行禮,便道,“阿偃來了?”

  陸偃示意小太監将匣子放到了炕幾上,朝小太監點了點頭,小太監忙蹑手蹑腳地躬身出去了。

  “皇上,臣送奏折來了。”他恭敬地,微微含笑道,“說起來,今日出了樁奇事。”

  “什麼事?”能夠得陸偃稱一個“奇”字的,能是什麼大事?壽康帝來了興趣,睜開眼,眼中滿是笑意,“阿偃說說,讓朕也樂一樂!”

  “皇上之前因端憲縣主救了臣一命,賞了端憲縣主一個爵位,原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,這天下是皇上的天下,皇上樂意賞誰便賞誰。有人因此對端憲縣主生出羨慕嫉妒之心,這也是人之常情,隻是,連臣都沒想到,頭一個跳出來的是永昌伯府,參端憲縣主的奏折都送到皇上跟前來了。”

  皇帝皺眉道,“這與永昌伯府什麼幹系?”

  “是臣沒有說清楚,永昌伯府是謝眺的夫人馮氏的娘家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