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0章(第6頁)

羅南似乎是沉思了片刻,才又問:“神明披風是建構在天淵靈網上的……它也是打結?”

“不,它們不打結,它們直接依附,這樣效率更高。但它們會在‘古神結’上修飾,形成最華麗也最虛僞的挂件,挂得多了,說不定就把哪根線條偷偷換掉,大概是這樣……懂?”

武皇陛下好心問了句。

對面又是沉默,但肯定不是窘迫茫然那種。

通訊并未斷開,武皇陛下的聲音也還在耳畔缭繞,羅南的注意力卻已回到了眼前。

他低下頭,手邊是一本分頁筆記,是他從随身攜帶的三本筆記中随便抽出來的――離開夏城時,他把日常攜帶的那本,還有曾經掀起好大風波的兩本“特殊觀測記錄”,都帶在身邊。反正有“時空泡”技術傍身,也不多費什麼。

三選一,選中的是一本“觀測記錄”,應該是當年羅遠道先生在荒野上,“直視”日輪絕獄,留下的已經降維的信息。上面的混亂線條,曾引得各路人馬趨之若鹜、浮想聯翩。

不過現在,羅南隻把這本筆記翻至扉頁,呈現出由爺爺手書的“我心如獄”十六字訣。

就在與武皇陛下重啟通訊之前,他還曾大聲念頌,與更早前爺爺的低語相呼應,以消解心頭激湧的情緒。

羅遠道先生的精神世界難以測知,但羅南甯願相信,那一輪“十六字訣”的連貫縮讀,是爺爺出自本能的引導,是他們這一家人思維的共鳴、心靈的呼應!

此時,羅南的情緒平複了些,不需要再用力發聲,但他還是在唇齒間喃喃低語,一遍又一遍。

這十六個字,他熟得不能再熟,但這段時間頌讀,側重點與正常時有些變化。他沒有考慮獄、爐、鏡、國的意義,将一切象征的指向消去,隻剩下:

我!我!我!我!

精神層面,“我”字秘文燦然呈現。

那是由璀璨星團中間的隐約連線,區劃出來的舞蹈人像,踢腿揮臂,極盡活潑。而在“人像”的肩膀、手足、胸口、背後、頭頂、腳底,則以同樣的方式,約束為八組介于模糊和清晰之間的複雜結構,就像八枚神秘的符文,環繞周圍。

對這一枚由武皇陛下定性的“逾限神文”,目前羅南并沒有太多針對性的應用,除了日常作為翻譯器以外,隻有一個大坐标系觀想法,但此時,大坐标系還局限于原點,未曾延伸到廣袤時空之中。

可即便如此,仍有奇妙景象在“我”字周邊鋪展開來。

此時,羅南的感知範圍内,是層層疊疊的飛揚幕布,大緻呈規律平行又縱橫交錯的狀态,一層又一層,一面又一面,從低到高、由遠到近,将幽暗深空劃分為無數層級。

多層幕布撲面,形成似秩序又混亂,無盡深邃重複的結構。

唔,簡單來說,就如他此前對武皇陛下的所說“一根根的破布條”吧。

而若仔細去看,其中一部分幕布還彼此扭曲,交纏在一起,形成了一個個的“節點”。

這些“幕布”,包括“節點”,大都能夠與現實世界形成對應關系。特别是後者,就近找了個幾個,基本上都是周邊荒野的“大佬”,與羅南另一種形式的感知結果匹配無誤。

武皇陛下也在其中。

如其所說,她那邊真的就是由三股“線條”簡單打了個結,似乎難度不大,特别清晰幹淨。

但給羅南的感覺,要比周圍那些紛繁複雜的“節點”高明太多。就像是她曾經公開發布的“凝水環”,看似簡單的結構之下,不知有多少“減法”設計在裡面。

武皇陛下的細節且不論,對于這整套情境,其實羅南并不陌生。

開發者模式嘛!

在羅南的精神感應層面,當精神海洋的迷幻絢爛褪去,便會還原成這樣看似單調又無比複雜的多層幕布結構。

羅南一開始觀照精神世界,純粹觀察模式之下,就是這等模樣。但為了更好與他人交流,便主動加強幹涉力度,轉換成人們更熟悉的精神海洋模式。

但這種多層幕布模式,還是更好地呈現了某種底層邏輯,故羅南戲稱其為“開發者模式”。

如今,在爺爺恍惚昏沉的“指引”下,這模式自動回歸。又有武皇陛下事先的提醒,羅南不得不考慮這樣一個問題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