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章(第4頁)

  “在瓷器方面,日仿更偏重于仿制白瓷、青瓷、開片瓷以及窯變瓷。”

  “辨别日仿瓷器,需要聽聲。脆而不實,是日仿中國瓷的一個共同點。你以後去東京,也許會遇到這類瓷器。”

  他伸出第二根手指,繼續說道,“第二類仿制為歐仿。”

  盧燦低頭觀察一陣,才小心的拿起那隻抱月瓶,對昆希示意,“這就是歐仿,而且是一百多年前的老仿。”

  “這極有可能是中原瓷器被帶到歐洲後,歐洲工匠一對一進行仿制的。”

  昆希在這方面也算是老手,經過盧燦指點,很快也覺得不對。

  器形對、紋飾對、瓷胎也對,但紋飾結構總讓人有點别扭。回紋結構有輕微的斷裂,另外在紋飾比例上,也有所區别——每個民族的審美都是有差異的,這些詫異在瓷器作僞上同樣有體現。

  盧燦贊賞的點點頭,“歐仿其實青花器不多,他們更喜歡硬彩、軟彩、釉裡紅等色彩豔麗的瓷器。”

  “最喜歡仿制青花器的是伊斯蘭仿,來源于土耳其、伊朗等伊斯蘭國家。”

  “伊斯蘭仿的青花器,色重胎粗,你現在不需要理解。”盧燦搖搖頭說道。

  伊斯蘭仿此時還真的很少見,但在三十年後,中國古瓷尤其是青花瓷備受追捧後,伊斯蘭仿大量出現,充斥國内青花瓷器市場。

  他所說的并非《金石秘錄》上的記載,而是盧燦上輩子記憶中的總結。剛才一不小心突噜出來國外三仿,他不得不順嘴将伊斯蘭仿提早說給昆希聽。

  “這裡面有不少歐仿,現在我們需要做的就是,把它們挑出來,這對于你來說,也是一次鍛煉,有沒有信心?”

  盧燦笑着拍拍昆希的肩膀。

  昆希此刻心底訝異無法言喻,盧燦給他帶來的震驚實在是無語。

  年紀輕輕,一手高明的鑒定功夫不說,見識廣博至極,都跟誰學的?

第148章

順手撿漏

  歐仿的最高峰是2010年,那時,大量來自内陸、台島的制瓷技術人員,或被邀請、或主動加入到歐洲瓷器廠,或者某些犯罪團夥特意來歐洲租賃小窯場,他們出産的“歐仿”,有着東方文化與西方技術的完美結合,真心難以鑒别。

  這些人充分利用華人對文物回流的熱衷心态,再通過歐洲各類不負責任的小型拍賣會,将“歐仿”光明正大的向東方銷售。

  滬上博物館在2009年、湘南博物館在2012年,香江收藏大家張鼎辰先生、台島國史館等等,都曾經在歐洲拍賣會上購買過“歐仿”,可見其的猖獗程度。

  呵呵,那些都是未來的事情,不包括眼前。

  眼前的歐仿作品,尚且屬于“學習階段”,并不難辨别。

  這裡面的仿品,全部都有上百年的曆史。新仿?呵呵,中國瓷賣不過歐洲瓷,誰會仿?

  因此,從某種程度來說,它們本身也是古董。這種古董,在研究歐洲瓷器發展史時,有一定的收藏價值,如果将它們當成中國古瓷,那就是不折不扣的赝品!

  這些老仿,很多都存在着一定的漏洞——譬如斷紋和紋飾粗細不勻稱的毛病。

  纏枝蓮紋、雲紋、回紋是中國瓷中最常用的三種紋飾,前兩種紋飾最大的特色就是整體相連,回紋的特色則是粗細均勻。這兩項,都非常考校繪彩師傅的腕力和工筆畫功底,而這些對于那些剛開始模仿中國瓷的國外工匠而言,是一件非常困難的工作。

  因此,免不了要在這些老仿上留下斷紋和粗細不均勻的痕迹。

  得到盧燦指點後,昆希很快便上手識别。他走在前面粗選,盧燦跟在後面,再逐一檢查一次,并将值得收藏的瓷器全部挑選出來,放在一旁。

  托馬斯拿出來的瓷器,與運通瓷器廠展覽室的中國瓷,根本沒法比。

  這其中,沒有一件大器(高度超過四十公分的瓷器)不說,還有有二十四件老仿。剩下十九件的時間範圍都集中在明清瓷器,其中明代兩件,清代十七件。而這十七件中,還有十一件是道光、鹹豐朝的生活用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