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9章(第4頁)

  二十年代,尊古齋是琉璃廠最大的古玩店之一,老闆黃百川被譽為“琉璃鬼手”,意思是他出手摸過的文物,基本就能斷定年代、真僞、價值、出處。

  這是一個精彩絕倫的人物,可下場,很慘!非常慘!

  為什麼呢?

  因為他被攪入到“民國盜寶第一惡事”——孫殿英盜掘東陵的銷贓案件中!

  正規的曆史記載,是這樣說的——

  1928年八月的一天,“尊古齋”的老闆黃百川接待了一位神秘客人,此人攜帶來了一些十分罕見的珍寶急于出手,黃百川一時貪念大發,雙方最後以10萬大洋秘密成交。

  不料事情敗露,二人均被北平警備司令部拘捕。

  經審訊,涉嫌出售東陵珍寶的神秘男子,正是孫殿英所在十二軍的那位“愛民師長”譚文江。這批寶物,正是出自東陵!出自慈禧太後墓葬!

  軍閥混戰年代,真正的罪魁禍首孫殿英毫發無傷,銷贓的譚文江最後高官得做,安死床榻!

  可當時執政北平的閻老西需要找替死鬼,來賭注沸騰的民怨和輿論啊!

  黃百川就是不大不小,很合适的替死鬼!

  被抄家,那是自然的,在匆匆黃百川提審後,被拉到菜市口槍決!

  一代鬼手,因貪緻禍!

  盧燦怔怔的看着面前的老人,怎麼也沒想到,他,竟然是黃百川的後人!

  看他的神色,難不成當初的事情,另有隐情?

第349章

被忽悠了

  “那是戊辰龍年(1928年)桂月(八月)十二日,陽曆什麼時間,我不記得了,當時不太信奉那個,尤其是古玩行當。”

  嗯?黃鲵尊的第一句話,便将曆史記載的時間給否決。農曆八月和公曆八月,差遠了。

  “那年我二十歲……”

  老家夥今年七十二歲,差不多。盧燦本能的判斷,他的每句話是否真實。

  “那天,我跟着父親去練攤,所以記得很清楚。”

  “巳時(9點——中午11點),一位長衫青衣的中年人,帶着兩位馬牟(随從),還有三匹軍馬,馱着四隻大箱子,來到店中。”

  盧燦已經相信他所說的——隻有刻骨銘心才能記得如此深刻。

  “那個中年人,正是那個姓譚的……”說到這,他語意仍舊不可遏止的顫抖起來,恨意十足。黃家的禍事,可謂因他而起——沒有誘惑也就沒有貪婪。

  “因為臨近午時,琉璃廠人不多,店内也沒什麼人。那位姓溫的,拿出一件玻璃種豔綠雙鳳浮雕貴妃镯,問我父親是否收貨。”

  “我父親看了兩眼後,神色有些恍惚,遲疑了很久,才将這姓譚的帶進議價房,然後讓我幫忙,把這四隻大箱子擡進房間。”

  “那時,我父親應該已經知道,那批貨出自哪裡。”黃鲵尊的聲音有些空洞,應該對自己的父親,有些麻木或者恨意。

  “我那是年輕,父親雖然将我趕出議價室,可我還是去後間柴房偷看。”

  “四個箱子,一共有三四百件珍寶,擺在桌子上珠光寶氣,映得滿室霞光。我當時都看傻了!尊古齋規模不錯,我也算是見過世面的,可還真的沒見過如此之多的珍寶。”

  “其中,就有這三件物品。我父親看完後愛不釋手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