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挺沉的,不過很小。”他的聲音已經到洞口了。
不一會,一隻首飾盒大小的“百寶箱”被他遞出來,盧燦連忙伸手接住。
嚯!箱子往下一墜,還真的挺沉的。盧燦掂掂分量,這裡面十有八九是金條。不過箱子挺小,即便全是金條,也不過二三十根。
緊跟着,丁一忠也露頭。
“裡面怎樣?”盧燦拉了他一把,問道。
“二十平左右,牆壁四周堆着白灰(石灰),很幹燥,木箱子三排放置。”他指了指盧燦腳邊的小紅木箱,“這個箱子單放在一邊。”
盧燦接過他手中的手電,也貓着腰沿着台階下去。他用手電掃了掃,鑒定手電同的光線并不亮,筆直如激光。
正如丁一忠所說,三排箱子排列整齊,一如列兵。箱子是耐腐蝕的柏木所制,已經很有些年頭,封條為叉形封,上面寫着“民國九年漢陽葉氏封藏”,封條底部,各帶有一枚花紋體玖字标識。
盧燦心情無法言表。
這是玖寶閣南宗所有的秘藏!都在這裡!
他為自己早先對南派斷傳承、丢密藏,心生輕視而羞愧。
南宗傳承雖斷,但東西保管的非常好!而且數量有所增加!
項聖谟祖師爺,替換了四百件珍品,分到吳文勝祖師這裡,隻有兩百多件,可眼前這些箱子中,秘藏有五百四十多件。這多出來的,都是曆代北宗傳人收回來的師門舊物。
北宗呢?這些年已經佚失的差不多了,這次張博駒老先生贈送給自己的,可是包含了自己買回去的十六件夾畫中的作品,也才四十四件。而這四十四件中,還有很多是張老這些年的收藏,并非師門的東西。
其實可以說,北宗所攜帶師門舊物,全部丢失了!
盧燦正準備細細察看每一隻箱子,外面忽然傳來丁一忠的聲音,“盧少!有人進山!”
看來隻有等箱子全部運出去之後,才能察看了。自己和丁一忠出來太久,羅友國和茶廠的人,别找過來。
盧燦身形矯捷的很,一閃身竄出台階,一腳踢在剛才的那塊石塊上。
“轟隆隆”一陣悶響,那塊石刻又緩緩閉合上。隻不過,泥灰遮蔽的縫隙,仔細點,還是能發現。
來不及弄泥灰遮蔽了,要盡快将這裡的東西運出去!
丁一忠所說的有人進山,其實是靠近南邊的小碼頭上,停泊了一艘帆闆。有四五個人正從船上下來,距離這邊挺遠的。
“走吧!”盧燦戀戀不舍的看了眼這塊石壁。
嗯?這隻小箱子怎麼辦?忘了放進去了,雖然不大,随身攜帶,可很礙眼呢。
“盧少,隻能埋在我們下山必經的茶林中。稍後您帶着羅友國走前面,我走後面,我想辦法帶出去。沒辦法的話,就隻能等過幾天,一道運下去。”
“不用,這應該是金條。裝在身上,箱子砸爛扔了。”
盧燦打開百寶箱,裡面整整齊齊的碼着二十塊金磚!
金磚寬三公分左右,厚度一公分,長度在十二公分,盧燦抄起一塊,點了點,約有三百克左右。
難怪這麼沉,這小箱子内竟然撞了六公斤的金磚。
金磚正面刻着“楊慶和銀樓;成色:9275;市兩6175”。
這是滬上有名的楊慶和銀樓的打金。
清乾隆三十八年(1775年),楊慶和銀樓在滬上縣城内小東門開設,中國最早的銀樓之一。這金磚本身,也是古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