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3章(第5頁)

  邊界欄為雙行朱筆,外粗内細,朱絲欄(行文中間的豎欄)筆直。

  盧燦想到一則有關朱絲欄的傳聞,他将整本書端在右手上攤開,豎起其中一頁,對着初升的仰光照了照。嘿,好家夥,每一條朱絲欄上,還真的有四枚針孔,直線平均分布。

  據說在撰抄《永樂大典》時,宮中發動了一百六十四名太監及宮女,專為這些空白書頁紮針孔。為的就是在繪制朱絲欄時,能保證直線不變形。

  鑒定到此,盧燦已經徹底相信這本書是正本無疑。

  數了數,加上封皮封底,一共五十二葉(張),保存完善,品相能達到九五,堪稱完美。

  “老爺子,來香江不後悔吧。這好東西,台北故宮可沒有哦?”盧燦将這本書合上,喜笑顔開的和老爺子開了句玩笑。

  按照剛才李林燦所分析的,這種東西,如果有,那也隻在民間,台北故宮的物品大多都傳承于宮中,哪有這東西?

  “小子,别得意,你想開一家世界級的博物館,還早着呢。”老爺子掩飾不住笑意,但語氣依舊不會饒人。

  “你之前搜羅的那些典籍,還有從台島運回來的明清文冊,我打算回去找老福商量,看看能不能再開一間古籍館。這本《永樂大典》,勉強能算得上古籍館的鎮館之寶。不過,藏品還是不夠,你還需要多想想辦法。”

  古籍館?并不在計劃之列。

  福老所做的計劃為十二館,其中陶瓷器三館、字畫兩館、金銅器兩館、明清家具一館、玉器一館,佛像館一座,書房用品及雜項館。

  上個月從台北弄回不少古籍,使得虎園博物館不得單開一館。

  十三館?似乎不太好聽。盧燦不忌諱十三,但遊客和參觀者可能有人忌諱啊。

  “李老,既然書籍館要單開館,那就開兩館,藏品不夠,我來想辦法。”盧燦擡擡手。

  “這可是你說的哦?可不要反悔!”

  李老還以為盧燦年輕不懂圖書館的事務,怕他好高骛遠,“單館書籍至少要三千冊,才能供輪換,雙館的話,至少需要七千本古籍,才可能填補輪換、修補的缺項。你現在最多隻有兩千五百冊,真的有辦法?”

  有辦法麼?

  有啊!盧燦已經決定,今年年底一定要去内陸一趟!

  那裡的古籍,多得不要不要的!去琉璃廠、報國寺這些地方,捎帶着弄回兩車!

  盧燦更想去見見張博駒前輩,他一直沒回信,讓盧燦頗為不安。

  當然,還有幾處寶藏,他也想去看看,尤其是掩藏在君山的師門秘藏。如果能挖,早點取回來,心安。

  謝絕李林燦的好意,他笑着擺擺手,“我年内走一趟内陸,搜羅一點古書,應該沒什麼危險。”

  “這樣啊……”李林燦沉吟片刻後沒說話。

  他對内陸的印象說不上好壞,當年也是随大流來到台島,這些年皓首窮經,對兩岸的事務關心的不多。在他看來,去一趟就去一趟,沒什麼大不了的。

  奎榮可是有些擔心,咂咂嘴想要阻止,又沒說出口。這件事還是回去彙報師傅後,再讓師傅決定是否勸阻吧。

  盧燦将目光落在下面這一本上。

  他驚得直接站起身來,話語也變得口吃起來,“這……這……”

  這本書的開本,和《永樂大典》一模一樣!

  不過是簡裝版,桑皮紙封皮,灰色調,封皮中間墨本楷書四個大字“文獻大成”!

  右側是小楷“一東”,下方是墨筆楷書“第三百九十一卷”。

  “這……這是《永樂大典》的初稿?不是說毀于正統十四年的金陵文淵閣大火了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