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8章(第3頁)

  “快去,快去把你家存世喊回來。”老太太捶了兒媳一把,提醒她。

  “欸!欸!我這就去!小郎,你坐會啊,我去叫孩子他爹。”孫瑞欣的舅媽,摘取胳膊上的套袖,和盧燦招呼一聲,抽身出門。

  “你們坐會啊,我去給你們下點面條,卧個雞蛋,這兩年才敢養,前些年都不讓……”老太太也起身,絮絮叨叨想要去後廚給兩人弄點吃食。

  這哪行?孫瑞欣知道盧燦的毛病多,别說吃過早飯,即便沒吃過,按照他的習慣,這裡的飯菜,肯定吃不下。

  她連忙攔了下來,不過,她的借口找的好,“外婆,别忙活。您找點工具,剛才阿燦看到柴房的那塊方木闆,有些像老東西,我們把它卸下來看看。”

  “那東西啊?”老太太想了想,“那是刻闆,我聽老人說,窦家祖上是刻書的,留下不少呢。當年在村西口,有窦家大祠堂,裡面放着好些個。五六年三反五反拆祠堂,那些闆子都被村裡分光了,我家存世也拿回來不少。”

  “沒用,好多都灰了,連燒火都不旺。家裡應該還有幾塊……”

  盧燦耳朵嗡嗡直響!

  多珍貴的宋版木模,竟然燒火了?!

  “外婆,家中還有多少?能翻出來嗎?”孫瑞欣幫他問道。

  “應該還能找到三五塊,你要是喜歡,等會等存世回來,讓他給你扒拉。對了,村子裡其他人家,應該也還有幾塊。”老太太說話間,找來一柄老虎鉗,遞給孫瑞欣。

  “村裡其他人家還有?”盧燦聽清了這一句,讓他一震。

  他連忙将那從那兩隻箱子中捧出一大把糖果,三兩步跨到院子中,每個孩子三五顆糖果,發将開來,邊發邊說,“吃糖吃糖,吃完糖果回家問問你們父母,有沒有那種刻字的木闆,有的話送到這裡來,一塊闆子,我五塊錢收。”

  接過盧燦的糖果,那些孩子們喜笑顔開,又聽說破木闆能賣五塊錢,很多啊,孩子們瞅瞅他指着的那塊晃蕩着的木刻版,一哄而散。

  盧燦已經回憶起來《大周正樂》被發現的全過程。

  薊縣漁陽鎮的曆史非常悠久,漢代立為薊州漁陽縣,是漢代威懾東胡的邊鎮之一,因此有很多曆史古遺址。一九九六年,央美的一位鄒姓教授,帶學生來漁陽采風。

  他和十多位學生,住在鄉下農家。有一天中午吃飯時,他發現主人家端菜用的木托子很有特色,便拿起來看看,那塊木托,就是一塊刻闆。

  鄒教授不懂文物,但懂美術,上面的宋版雕刻非常流暢而優美,于是在村子中收集了十三塊這種大小很規整的木闆,帶回京城。

  央美有高人啊!

  央美知名的美術教授古元先生(曾擔任央美院長),不僅是知名的大畫家,還是有名的收藏家,中國版畫家協會主席。

  他将這十三塊木版塗墨,翻印出十三頁内容,送給古元教授鑒定。

  古元教授大驚失色,這十三頁紙張中,竟然有三張是失傳的宋版《大周正樂》!

  七十七歲的古元老先生不顧病體,來到薊縣漁陽,仔仔細細的搜羅一遍,再度找出十九張木刻版,其中大多數為其它書籍的南宋刻闆和明代刻闆,隻有兩張是宋版《大周正樂》。

  也就是說,《大周正樂》的宋代刻闆,最後隻發現五塊。

  順便說一句,古元教授同年八月去世。

  盧燦要比曆史上早十六年來到這裡,所以,他還能從茅草房的半扇門上找到六頁版。他相信,自己一定會比古老先生的收獲更大。

  《大周正樂》的宋版木模,如果能找到自然更好了,即便找不到,有其他南宋的、元、明初的木刻模版,也是珍貴之物啊!

  盧燦在孫瑞欣的幫忙下,小心翼翼的将釘子釘死在木轉軸上的模版取下來。

  真是塊好東西!可惜的是風吹雨打時間太久,木闆中部有七八到裂紋,用手指按按,闆面已經發泡,有些軟。

  自己如果再晚一兩年,這塊珍貴的宋代六頁版,徹底毀了。

  窦家為什麼會有這些東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