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幅畫,真實的再現了歐洲勢力的東進以及中原王朝的沒落。無論是文化研究,還是藝術表現,乃至曆史價值,俱高,值得收藏。
為此,盧燦再度打出一個購買的手勢。
左側的下方的一排低矮的書櫃上,全是來自亞洲的各類書籍,其中明清代古籍居多。牆角還有一張紙簍,斜插着幾幅破爛的字畫。
是的,很破爛,盧燦從其中随手抽出一幅。一上手,他便直搖頭,絹帛字畫,已經發灰(氧化)的厲害,似乎一用力就會破損。
很明顯,芬科基家族對來自中國的字畫該如何養護,并無心得。
可同樣,一上手之後,盧燦的心肝一顫——這可是絹帛啊!
他已經上手過無數絹本設色的字畫,這幅畫他隻要摸摸,就清楚這是來自高古的絹帛!甚至要超出隋唐!
如此一幅古老的字畫,竟然毀了!
無論作者是誰,它本身的曆史價值就足以成為任何一家博物館的館藏之寶,今天,它竟然被如此随意的扔在廢紙簍中!
将它捧到條桌上,盧燦沒着急打開,對另一邊正在和許佳聞讨價還價的安東尼問道,“你這裡有白芨膠嗎?”
問道于盲!這家夥連白芨膠都不知道是什麼,茫然的搖搖頭。
盧燦搖搖頭,算了,小心點打開,看看究竟是什麼?究竟損毀的有多嚴重?回到遊艇上再想辦法養護吧。
這幅畫雖然是明代蘇裱,但裝裱同樣破損嚴重,副軸的裱襯絲綢已經有些腐爛。
壓住副軸,慢慢滾動主軸一側,最開始顯露的“附文”便給了他當頭一棒——這幅畫應該是過水(被水泡過或者水浸過)了,附文的字迹模糊一片,什麼也看不清。
不過,在這藏經紙附文的最下方,一枚方形鑒賞印又給了他巨大驚喜——月明滿地相思方印!
誰能用這麼“風騷”的鑒賞印?
除了我大清的千古一帝乾隆爺,沒第二個人敢這麼顯擺!
這是一幅宮藏字畫!
将主軸再推一點,又是一枚钤印,落花滿地皆文章長方印,同樣是乾隆的收藏印!
緊接着又是第三方钤印“十全老人”!
盧燦的頭已經有些暈了!
乾隆此人自诩文采風流,有些名副其實不假,可是,他的眼界搞得很啊!怎麼會在這幅作品上連着钤了三幅印?
這究竟是幅什麼樣的神作?讓他如此戀戀不舍?
再往前推,又見附文,盧燦側過身,躲着那邊的三人,忍不住咧咧嘴!
這篇附文的作者很熟,“東沙居士”!
東沙居士是啊?明代明著名書畫收藏家、藏書家華夏是也!
本名華夏,字中甫,号補庵,别号東沙子、東沙居士。師傅為王守仁,中年後結識文徵明、祝允明等書畫家,對書畫有極濃厚興趣,并轉向于收藏和鑒别,凡經他鑒别收藏的東西,多為精品真迹,有“江東巨眼”之稱。
華夏為人嚴謹,對藏品珍愛有加,一般不會在書畫作品上加附文,下面是他的钤印“真賞齋印”
盧燦辨析這篇附文心髒狂跳!
“子雲飛白……”這幾個字,太招人愛了!
這是南梁史學家、文學家蕭子雲的“飛白書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