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1章(第5頁)

  “這些地方都有窯口,隻不過有些是汝窯瓷器,有些隻能叫做臨汝窯瓷器。臨汝窯瓷器,以民窯居多,品質不一。至于汝窯的官窯嘛……”

  盧燦沒往下說了,後世所尋找到的汝窯官窯遺址有好幾處,譬如寶豐清涼寺汝窯、汝州張公巷窯址、段平汝窯官窯窯址、郏縣汝窯等等。

  這些信息都尚未證實,沒必要和謝三順說。

  “另外,這一帶是宋代瓷器的重要産區,可不僅僅隻有汝窯。”

  他把手電朝四周的農田掃掃,“臨汝多山丘,可是,你現在還能看見多少?這些農田,都應該是各個窯口推平山丘所緻。”

  盧燦在河溝中照照,小溪中的水很淺很清,能看到溝底有大量瓷片。他随手撿起一塊盤器的底座,看了看,瓷片白裡泛青,隐隐有蚯蚓走泥紋的味道,但胎質疏松,算不得精品。他随手扔給謝三順,“喏,這就是鈞窯民窯系的東西,過幾年也能值點錢。”

  三人順着河溝往上走,溝底滿滿都是碎瓷片,謝三順驚呆了!這得要燒制多少瓷器?

  “謝哥!這裡有一塊井欄石,不知水井在不在附近?”不遠處,傳來一聲驚呼。

  “走,過去看看!”盧燦拎着手電,三兩步竄了過去。

  井欄石,也就是六邊形井口的條石。盧燦蹲身,手電筒在這塊方石掃了掃,大喜!

  這塊井欄石竟然還有刻字,“建中靖國禦敕令督造”,後面沒了。盧燦猜測,其意思應該是宋徽宗敕令督造汝窯。

  這就是活生生的汝窯官窯遺址證明啊!

  建中靖國是宋徽宗趙佶的第二個年号,隻使用了一年,也就是說,清涼寺汝窯正式納入官窯體系,是1101年。

  後世怎麼沒在汝窯遺址博物館見到這東西?

  想想也不奇怪,這種規則的方石,極有可能被拿去修橋鋪路或者做房屋地基了。

  “找找,再找找,有沒有這種井欄石!”他站起身來,急切的吩咐道。

  丁一忠踢踢這塊石頭,“盧少,這也是好東西?”

  呃?盧燦一愣,這塊石頭沒法弄回去啊!另外,将它弄回虎園,不是明擺着告訴世人,汝窯官窯遺址,被虎園盜挖了嗎?

  撓撓頭,心不甘呐。東西不算好東西,可這井欄石對于鑒定汝窯官窯遺址,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,被人搬走當成奠基石,太可惜了。

  沒時間讓盧燦惋惜,謝三順帶人又找到了兩塊井欄石,而且,其中一塊就在一方被填平的井口邊。

  水井找到了!

  還是找汝窯瓷器要緊,盧燦很快收拾情懷,從這方已經被填平的水井旁,開始推算藏瓷的窯口。

  東南二十米,就在當年取土時殘留的半片山旁邊,距離土墩已經有些距離。

  就是那!

  盧燦的手電筒,光線落在一處極其不引人注意的小土丘上,上面滿是枯黃的茅草,怎麼看都像小墳丘。

  這造型,是早期的饅頭窯。

  這就對了!

  饅頭窯一般都不太大,屬于北方窯口的标準窯形,長約三米,寬四米,高五米,火膛和窯室合為一體,很像一個橫置的切邊饅頭,因此被後人稱為饅頭窯。

  饅頭窯結構簡單,煙囪不高,易于建築,基建投資少,而且容易控制升溫和降溫速度,保濕性較好,因此在北方民窯系中,非常普遍。

  但這種窯型有很大的缺點。

  其點火後,火焰自火膛先噴至窯頂,再倒向窯底,流經坯體,煙氣從後牆底部的吸火孔入後牆内的煙囪排出。由于饅頭窯窯牆較厚,限制了瓷坯的快燒的速冷,相應地便減低了瓷器的半透明度和白度。